为太平洋战争呐喊反法西斯歌曲《向太平洋呼唤》创作前后
发布时间:2005/8/3 作者:眭新亚 游览人次:9313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突然变化,冲淡了同年发生的“皖南事变”和苏联卫国战争的失利在人们心头投下的阴影。盟国朝野对美国的参战寄予很大希望,各国进步人士也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扩大而受鼓舞。当时我所在的由周恩来组建、郭沫若领导的抗战宣传团体“军委会政治部抗敌演剧宣传第三队”正在福建前线劳军。我因患急性肠胃炎留在上饶住院治疗。病愈出院后,随队长转赴福州归队工作。12月9日,也就是珍珠港事变发生的第二天,我们在从南平到福州的闽江小火轮上听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消息。我兴奋得夜不能寐,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我通宵躺在船舱里,听着江水声构思创作了一首为太平洋战争呐喊助威的歌词:“兴起啊,太平洋!兴起啊,太平洋!兴起你激怒的风暴!长江怒吼了,黄河也怒吼了,你,江河的保姆啊,还不咆哮,还不咆哮?!兴起啊,太平洋,兴起啊,太平洋,兴起你汹涌的波涛!大西洋负伤了,北冰洋也负伤了,你,海洋的兄弟啊,还不咆哮,还不咆哮?!看!欧亚战争成一体,五洲奋起抗强暴。消灭侵略者,驱逐狗强盗!中、英、美、苏团结在一道;A、B、C、D,阵线结得牢。兴起啊,太平洋!兴起啊,太平洋!兴起你激怒的风暴!兴起你汹涌的波涛!”
腹稿完成后,天已大亮。我随即一跃而起,把歌词记录下来,并在队长吴英年的鼓励下,尝试自己谱曲。当时,在我的认识领域里有关作曲的知识与技巧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只凭自己内心炽热的战争激情和在长期歌咏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独自哼哼唱唱,涂涂改改,终于谱成处女作——《向太平洋呼唤》。这首歌作为我队向太平洋战争的献礼节目,在福州的中华剧场和福建的临时省会永安及其邻近的沙县、南平等地演唱,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宣传效果。后来,这首歌曲还由福建省话剧团和福建音专巡回歌咏团传抄演唱,得到了当时在永安工作的著名作家黎烈文的赞赏,在他主编的面向全国发行的《改进》杂志代表。黎烈文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左翼作家、上海《申报》副刊《自由谈》主编,他与鲁迅先生过从甚密,鲁迅逝世时他是送葬队伍中为鲁迅抬棺的八大作家之一。
1942年3月,我队从福建前线调回上饶集中训练。在一次由参与集训的第三战区所属四个文艺团体联合举行的文艺晚会上,我队演唱《向太平洋呼唤》,博得全场的热烈掌声和兄弟队的高度评价。可就在晚会后的第三天,我就被捕了。临被捕前,我把《改进》杂志社寄来的未领取的稿费单悄悄塞给我队队员、著名诗人韩北屏的胞弟韩勤同志留作纪念。至于这首歌曲发表于《改进》杂志哪一期,现已无法查找。时隔大半个世纪,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我手中的原稿早已丢失,但其歌词大意与曲调的主旋律尚能默写得出。
众所周知,太平洋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转折点,美国的参战使交战国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同盟国”、不利于“轴心国”的巨大变化,注定了猖獗一时的德、意、日法西斯必然自食其果,走向败亡,这就是“太平洋战争”的重大历史意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保卫和平”仍然是时代的最强音!我这个从烽烟中走过来的耄耋老人,回眸往事,感慨万千!为了纪念这个重大节日,特从尘封的记忆中翻寻出当年在闽江小火轮上即兴创作的这首抗战歌曲《向太平洋呼唤》,略加整理,奉献给曾为保卫祖国而奔走呼号、浴血奋战的老同志和广大珍爱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老年歌手们。(安安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