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海鸟停在鲁国东门外,居然引起执政的重视,叫国人都去祭它。可见当时的迷信多么盛行。展禽一番议论,虽然仍把祭祀当作国家的大典,但坚持“仁者讲功,知者处物”的原则,把祭祀当作一种教育和奖励的手段,那就高明多了。
2004年末,印度洋大海啸,受难者逾十五万,但未见动物尸体。这印证了展禽二千多年前说的话:“广川之鸟兽,恒知而避其灾也。”
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二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①。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②!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注释】
①臧文仲:鲁国大夫,“文”是谥号。②展禽:鲁国大夫,即柳下惠。越……也:主谓倒装句。越,超出。
“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①。非是族也②,不在祀典。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③,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④。共(gōng)工氏之伯(bà)九有也,其子曰后土⑤,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gōng)财,颛顼(zhuān xū)能修之。帝喾(kù)⑥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舜勤民事而野死⑦,鲧(gǔn)障洪水而殛(jí)死⑧,禹能以德修鲧之功,契(xiè)为司徒而民辑,冥勤其官而水死⑨,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稷勤百谷而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去民之秽。故有虞氏禘(dì)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⑩;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11;杼(zhù),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高圉、太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凡禘、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
“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为民质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祀典。”
【注释】
①捍:抵挡。②族:类。③烈山氏:即炎帝。④弃:周族的始祖,农官,又叫后稷。⑤共工氏: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伯:通“霸”。九有:九州。⑥颛顼:黄帝的孙子。帝喾:黄帝的曾孙。⑦单:通“殚”,竭尽。均:公平。仪:作为准则。野死:相传舜征有苗死在南方的苍梧之野。⑧鲧:大禹的父亲,他用九年治水失败,被尧杀死在羽山。殛:杀死。⑨契:商族始祖,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命为司徒,掌管教化。辑:和睦。冥:夏代的水官。⑩禘:天子祭祀先祖的大典。祖:天子祭祀开国之祖的大典。郊:天子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大典。宗:祭祀宗族长的祭礼。○11报:报答恩德的祭礼。
“今海鸟至,己不知而祀之,以为国典,难以为仁且知(zhì)矣。夫仁者讲功,而知者处物。无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问,非知也。今兹海其有灾乎①?夫广川之鸟兽,恒知而避其灾也。”
是岁也,海多大风,冬暖。文仲闻柳下季之言,曰:“信吾过也②,季子之言不可不法也。”使书以为三策(cè)。
【注释】
①兹:这。其:恐怕,大概。②信:真的,确实。
【译文】
有只名叫“爰居”的海鸟,停在鲁国都城的东门外已有两天了,臧文仲命令国人去祭它。展禽说:“这可超越礼制的范围了,臧孙怎么这样执政呀!祭祀是国家的重大的制度,而制度乃是政治成功的条件,所以祭祀是国家的大典,必须慎重制定。现在无缘无故增加典礼,这样施政很不适宜啊。
“圣王制定祀礼:凡能施行法令以利民的,祭祀他;凡能辛勤办事而献出生命的,祭祀他;以劳绩安定国家的,祭祀他;能够防御大灾大难的,祭祀他;能够消灭大祸患的,祭祀他。不属这一类,不在祀典之列。从前炎帝掌管天下,他的儿子名柱,能种百谷百蔬。夏朝兴起时,周人的始祖弃继承柱的事业,因此把他当作谷神来祭。共工氏称霸九州,他的儿子后土,能够平治九州的土地,因此把他当作土神来祭。黄帝能给百物命名,让百姓知晓,以便供应赋税;颛顼能继承他的事业;帝喾能按照日月星的运转,安排季节的顺序,使百姓安居乐业;尧能尽力使刑法公平,作为百姓行动的准则;舜能辛勤治理民事,死于野外;鲧因防堵洪水失败而被尧处死,禹以伟大的德行完成治水的功绩;契为司徒而使百姓和睦;冥辛勤执行水官之职而死于水;汤以宽和治民而扫除暴君;稷勤植百谷而死于山;文王以文德昭明,武王剪除民害。所以有虞禘氏祭黄帝,祖祭颛顼,郊祭尧,宗祭舜;夏后氏禘祭黄帝,祖祭颛顼,郊祭鲧,宗祭禹;商人禘祭舜,祖祭契,郊祭冥,宗祭汤;周人禘祭喾,郊祭稷,祖祭文王,宗祭武王。幕能遵循颛顼的德政,有虞氏对他举行报祭;杼能遵循大禹的德政,夏后氏对他举行报祭;上甲微能遵循契的德政,商人对他举行报祭;高圉和太王能遵循稷的德政,周人对他们举行报祭。禘 、郊、祖、宗、报五种都是国家的祭典。
还有土地、五谷、山川之神,都是有功德于百姓的;从前有智慧有美德的贤人,都是百姓所敬信的;天上的日月星三辰,是百姓所瞻仰的;地上的金木水火土这五行,都是百姓依靠它生存繁殖的;九州的名山大川,都是生产财富的。不属于这几类,也不在祀典之列。
现在海鸟飞来,自己不懂而祭祀它,列为国家的祀典,这就很难说是仁爱而明智了。仁者讲求功德,智者明晓事理,海鸟没有功德而去祭祀,不好说是仁爱;自己不懂又不问别人,不好说是明智。现在海上恐怕有灾难吧?那大海的鸟兽,常常预知灾难而事先躲避。”
这一年,海上多大风,冬季奇暖。文仲听到柳下惠的话说:“我真错了啊!柳下惠的话,不可不信服啊!”便叫人把柳下惠的这番话写在竹简上,一共写了三份。
里革断罟匡君 (国语)
早在两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注意到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定下一些规矩。里革为了维护这些规矩,断然割掉国君布下的鱼网;鲁宣公能够虚心纳谏;师存及时进言:三者都值得后人学习。
宣公夏滥于泗(sì)渊,里革断其罟(gǔ)而弃之①,曰:“古者大寒降,土蛰(zhē)发②,水虞于是乎讲罛罶(gū liǚ),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③,行诸国人,助宣气也。鸟兽孕,水虫成,兽虞于是乎禁罝(jū)罗,矠(cuò)鱼鳖,以为夏槁(gǎo),助生阜也④。鸟兽成,水虫孕,水虞于是乎禁罜鹿(zhǔ lù),设阱鄂,以实庙庖⑤,畜功用也。且夫山不槎蘖(chá niè)⑥,泽不伐夭,鱼禁鲲鲕(kún ér),兽长麑麇(ní ào),鸟翼鷇(kòu)卵,虫舍蚔蝝(chí yuán)⑦,蕃庶物也。古之训也。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艺也⑧。”
【注释】
①宣公:鲁宣公,滥:下网捕鱼。里革:鲁国大夫,罟:鱼网。②土蛰:冬眠的动物。③水虞:掌管水产的官员。罛:捕鱼大网。罶:捕鱼的竹笼。名鱼:大鱼。川禽:水生动物。尝:尝新。④兽虞:掌管鸟兽的官员。罝:捕兽器。罗:捕鸟的网。矠:刺取。槁:干枯。指干鱼。⑤罜鹿:小鱼网。阱:陷阱。鄂:捕兽器。庙庖:宗庙中的厨房。⑥槎:砍伐。蘖:树木被砍后长出的新枝条。⑦夭:尚未长大的草木。鲲:鱼子。鲕:小鱼。麑:小鹿。麇:小驼鹿。鷇:初生的小鸟。蚔:蚁卵。蝝:蝗的幼虫。古人常用做酱。⑧无艺:没有限度。
公闻之曰:“吾过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是良罟也,为我得法。使有司藏之①,使吾无忘谂(shěn)②。”师存侍③,曰:“藏罟不如寘(zhì)里革于侧之不忘也④。”
【注释】
①有司:主管某一部门的官员。②谂:规谏,劝告。③师:乐师。存:乐师的名字。④寘:安排。
【译文】
鲁宣公在夏天把鱼网沉在泗水深处捉鱼,里革把他的鱼网割断,扔在一边,说:“古时候,大寒过了,冬眠的动物就苏醒了,水虞便筹划用扳网、竹笼去捕大鱼,捞甲鱼、蛤蚌之类,送进宗庙祭祀,请老祖宗尝新。也叫全国都仿照,为的是促进阳气的升发。等到鸟产卵、兽怀胎,鱼鳖都长大了,兽虞便禁止网罗鸟兽,只准刺取鱼鳖,风成干肉,为的是帮助鸟兽繁殖。等到新生的鸟兽长成,鱼鳖又开始孕育了,水虞便禁止用小鱼网捕鱼,只准设陷阱捉鸟兽,这是为着祭祀的需要,让鱼鳖长大后再取来享用。再说,山上不能砍重生的嫩条,水边不准割鲜嫩的草木,捕鱼时禁捉小鱼,猎兽时留下小鹿和小麋,捕鸟时保护雏鸟和鸟卵,捉虫时不伤害虫卵和幼虫,都是为了让万物繁殖茂盛啊。这都是古人的教训。现在鱼儿正在怀孕,你不设法助它生长,还向深水下网,未免贪得无厌哪!”
宣公听了,说:“我有过错,里革便纠正我,这不很好吗?这挂鱼网真好,使我懂得治国的方法,宫中的主管好好把它保藏起来。让我永不忘记里革的规劝。”有个名叫存的乐师,正在旁边伺候,便说:“你保存这个鱼网,还不如把里革安置在身边,不是更可不忘他的规劝吗?”
敬姜论劳逸 (国语)
敬姜是一个贵族妇女,当了老太太,还亲自绩麻,并且认为,人们要在艰苦的劳动中锻炼,才有作为,才能向善;国家要提倡劳动,才能兴旺发达。可惜后人往往不懂这个道理。不过,如果古代的政府和家庭真像她所说的那样,人们也活得太累,从早到晚喘不过气来,还有什么生趣?
公父(fǔ)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①。文伯曰:“以歜(chù)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②,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邪?居,吾语女(yù rǔ)③。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wàng)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④,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⑤,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注释】
①朝:古时去见父母,也可称“朝”。其母:敬姜。绩:缉麻线。②歜:文伯自称其名。干:冒犯。季孙:即季康子,鲁国正卿。敬姜是季康子的叔祖母。③居:坐下。语:告诉。④淫:放荡,无节制。⑤不材:不成材。
是故天子大采朝日①,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②;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与太史、司载纠虔天刑③;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禘(dì)郊之粢盛(zī chéng)④,而后即安。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职,夕省(xǐng)其典刑,夜儆(jǐng)百工,使无慆(tāo)淫⑤,而后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pǐ)其家事⑥,而后即安。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⑦,无日以怠。
【注释】
①大采:五彩礼服。朝日:天子在春分时朝拜日神。②祖:熟习。识:知道。地德:古人认为土地生长万物,养育人民,是地的恩德。③少采:三彩礼服。夕月:祭月神。太史:掌管天文历法,记史事,编史书的朝臣。司载:掌管天文的官员。④九御:九嫔,内宫女官。禘:古代天子祭祀先祖的大典。郊:古代天子祭天的大典。粢盛:盛在祭器里的黍稷。⑤儆:告诫。慆淫:怠惰放荡。⑥庀:治理,料理。家:卿大夫统治的地方。⑦晦:夜。
王后亲织玄紞(dǎn),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纮綖(hóng yán)①,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②,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yì)其夫③。社而赋事,烝而献功,男女效绩,愆(qiān)则有辟④,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⑤,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⑥:‘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⑦。’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祀也⑧。”
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
【注释】
①玄:黑色。紞:帽子上的丝绳。纮:冕上的系带。綖:冠冕上长方形的版。②内子:嫡妻。命妇:有封号的妇女。大夫的妻子。③列士:周代的士分为上士、中士、下士三等。下士又称庶士。衣:为……做衣。④社:祭祀土神。赋事:安排农桑一类事务。烝:冬天的祭祀。献功:献出劳动成果。效:献出。愆:过失。辟:处罚。⑤位:下大夫的职位。⑥冀:希望。而:你。⑦胡:为什么。⑧穆伯:公父文伯的父亲。
【译文】
公父文伯退朝,去见母亲。他母亲正在绩麻。
文伯说:“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家主还在绩麻,恐怕季孙氏知道了会生气,他以为我不能侍奉母亲哩!”
他母亲敬姜叹息道:“鲁国大概要灭亡了吧!朝廷让你这样不懂事的孩子做官,却没有把做官的道理讲给你听吗?坐下,我来讲给你听吧!从前圣王安置百姓,总是挑那瘠薄的土地,使他们养成勤劳的习惯,所以能长久统治天下。百姓勤劳,就肯思考,肯思考,就会产生善心;百姓安逸,就会放荡,放荡就会忘掉善心,忘掉善心,就会产生邪念。住在沃土上的百姓大都不成材,是由于放荡啊!住在瘠土上的百姓没有不向义的,是由于勤劳啊!
“因此,天子早晨穿上五彩的礼服朝拜日神,跟三公九卿一起熟习五谷种植的情况;日中考察朝政和百官的政事。安排朝廷各级官员和地方官员,宣告政教,使百姓有条不紊。晚上天子穿上三彩的礼服祭祀月神,跟太史、司载一起,虔敬地观察上天显示的征兆。太阳落山后则监督九嫔,叫她们把禘祭郊祭的物品都料理好,保持洁净,然后才安睡。诸侯早上处理天子交下的任务和命令,白天考察邦国的事务,晚上检查执行法令的情况,夜间告诫百官,使他们不敢怠慢和放荡,然后才安睡。卿大夫早上考察自身的职责,白天讲习政事,傍晚安排自身经办的事务,夜间处理自己封邑的事务,然后才安睡。士早上接受任务,白天讲习政事,晚上复习,夜间检查自己有无过错,没有什么过错才安睡。百姓以下,白天做工,晚上休息,没有一天怠惰。
王后亲自编织王冠上悬挂宝玉的黑丝绳,公侯的夫人还要加织冠上的带子和冕上的包布,卿的妻子要编织束腰的大带,大夫的妻子要缝制祭服,列士的妻子要加制朝服,下士以下的妻子都要给丈夫缝衣裳。春分祭神,要布置农事。冬天祭神,要献上收成。男女都要尽力,有过便要治罪。这是古代的制度。君子劳心,小人劳力,这是先王的教训。从上到下,谁敢放荡?谁敢怠惰?现在我是寡妇,你又职位卑微,就是早晚辛劳,还怕忘掉先人的业绩;何况有了怠惰之心,如何避免刑罚?我本来期望你早晚都来提醒我,‘千万不要废弃祖先的业绩’,而你却说:‘为什么不图个安逸?’你这样来承受国君任命的官职,我担心你父亲要断绝后代啊!”
孔子听到敬姜这番话,说:“学生们要记住啊!季氏这位妇人可真是不贪图安逸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