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南,地处永安偏远山区,与三明市的三元区毗邻,与大田的建设镇仅一街之隔。因此,槐南具有地方特色传统的春节风俗。
除 夕
腊月三十日,早饭后,杀鸡、杀鸭开始备办“年夜饭”既团圆饭。“年夜饭”是一年最丰盛的晚餐,即使平时肉食不充裕,也要宰鸡杀鸭,还要舂米馃。富裕的人家,鸡、鸭、鱼肉都摆上桌,普通人家也把平时舍不得杀的鸡、鸭给杀了,将平时节省下的肉类蔬菜等都做成菜肴。
饭前,由男人烧纸帛,点香烛,放鞭炮,敲锣打鼓,在自家正厅祭拜祖先。饭后,主妇洗毕锅、碗、瓢、盆后,要煮过年饭,就是新年初一吃的饭,先煮好,美名其曰“年年有余”。
此外,入夜后,家家户户正厅、厨房、卧室灯火彻底通明,俗称“照岁”。象征香火连年不断。在过去医疗卫生十分落后的情况下,自然非常在乎人丁兴旺。
初 一
农历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这天午夜即零时,各家各户都要迎接新年的钟声,届时鞭炮连天,烟花流光溢彩。当地的人们俗称“接钟”。
初一的早晨,主妇起床后洗刷锅灶、烧水。男人洗盥后,点烛,焚香礼拜,并燃放一长串鞭炮,祈求大吉大利。继而喝糖茶,所谓喝糖茶是生姜汤加沙糖,倒入杯子,加几粒米花。年初一清早全家人要喝一杯外,给来拜年的左邻右舍本族的亲人斟上一杯。糖茶意为祝新年生活甜美,米花的花与“发”谐音意思新年大发。把祝语寓于茶中,情浓意深。
初一这一天,一般人不外出拜年,只在公共场所活动,而孩子们兜着鞭炮,怀揣压岁钱,穿着崭新的衣裳,三五成群走家串户,欢天喜地尽情玩耍。
元 宵
元宵主食传统上吃糯米掺花豆的饭团,从此表示团团圆圆,倒不盛行吃水饺或汤圆。这也许是当地盛产水稻,自耕自食,自给自足,就地取材的原故。
拜 年
从初二起,走亲戚相互拜年。一般晚辈先给长辈拜年,再长辈给晚辈回拜。客人到了主人家刚落坐,主人便献上一杯糖茶和茶点。每年家家户户待客人的膳食都如出一辙,客人每人碗中一对红蛋,一大块鸡肉和一大块鸭肉;主食一盘粉干摆在桌子中央,另加一些菜肴。
拜年携带的礼物几乎也相同:一包冰糖,两个桔子、一封糕。与其说带去礼物不如说带去新年的祝福。桔子是祝主人吉祥如意,糕与“高”同音,祝主人步步高升。当然,这都是陈年旧俗。如今就没有那么的繁文缛节,待客膳食因人而异,但却注重饮食质量;不送礼,也不包红包。
娱乐活动
春节,从正月初一至十五的娱乐活动,除迎花灯、看戏外,还放孔明灯、荡秋千等户外娱乐活动。
放天灯(孔明灯):放天灯只在春节玩,用张毛边纸糊成一个圆柱体,上底呈圆锥,下底用竹篾扎糊成“○”状,在“○”加两根竹篾呈“十”字形,在“十”交点上装一盏油柴灯火。根据热空气轻于冷空气的原理,当点燃油柴时,天灯就徐徐上升,穿入云霄,消失在天际。天灯成了春节独有的景观,村西的灯刚落下,村东又升起,此起彼伏,令人目不暇接。
荡秋千:荡秋千,也只在春节才有这项活动,新年正月初一装,十五过后拆。初一这天,年轻人临时上山砍来木头、毛竹装秋千。在闲置的旱田里,挖四个洞穴,固定四根柱子形如AA,在A与A之间横一根梁,在梁中间穿过两根毛竹,毛竹两头分别装置一把简单的竹椅。可坐一个人在180°内荡来晃去;也可以两头分别各坐一个体重相当的人,一上一下呈360°悠悠运转宛如水车;还可以通过旁人推动加快速度,有惊无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