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太阳就不会有阴霾,这一路,阳光始终焕发耀眼光芒……
(一)我五岁时
五岁的记忆。翻过几座山,淌过两条河,再绕过那条泥泞的小道,才能望见爸爸的故乡。奶奶家青砖黑瓦,屋内光线阴暗,伴着瑟瑟寒风,屋子似乎摇摇欲坠,木楼梯窄小破败,人踩在上面吱吱作响。但人们并不因为生活条件有限而灰心丧气,我至今还记得:河道旁,三五成群的妇女洗衣时洋溢在脸上的微笑,伴着潺潺流水声的欢声笑语;弯曲的巷道里,低俯掠过的飞鸟伴着孩童嬉戏的笑声;窗外晾晒着自己缝制的斑斓衣服。人们带着明朗的心情各自忙碌着,落后的乡村里充满着他们对新生活的无限渴望。一个山坳里就是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大家庭。他们过着安宁、和谐的生活。
我在这里住了十几天。时间长了,心中的这幅“画”渐渐地褪了颜色,但年幼的脑海中只留下这样的记忆:那是个破败的村子,那里没有热水器,没有玩具,也没有好吃的饭菜,但那里的人们很善良,很热情……
(二)我十岁时
十岁的记忆。因为父亲工作的缘故,我有好几年没有回老家。十岁那年回老家,一路上变得异常兴奋。一路上在搜寻曾经的画面,眼前似乎与五年前截然不同:那条泥泞的小路已不见踪影,一条四米宽的柏油路出现在眼前;奶奶家的破瓦房已经焕然一新,里外都涮上了白灰;妇女们洗衣的河道也已填充了大半,用来搭建临时的戏台;路旁还有了一个小菜市场。也许没有变的还是那种不请自来的快乐与和谐:老人们穿着棉袄三五成群地在聊着点什么;他们待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友好,到每家每户做客,他们都会塞给我零食……
坐在返程的车里,遥望这迅速变化的村镇,它经过蜕变的身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耀眼、夺目。
(三)我十五岁时
十五岁时的记忆。如果不告诉我此行的目的地,我想我不会知道这是到哪里,车子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下了高速,大约用了半个小时的车程,我又回到了故乡,一排一排整齐的三层别墅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如果不是亲戚们在村口迎接,我甚至弄不清哪座是奶奶的家。屋前屋后绿树成荫,马路两旁规划有序,除了惊叹我别无选择。
究竟是什么强大的力量在推动这个原先落伍的村庄前行?叔叔的一句话令我茅塞顿开。“党的政策好!”是啊!党的“三农”政策造福了百姓。人们在党的阳光照耀下胜利前行。物质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村民的善良、热情却没有变。我在想:这里就像是向日葵,始终朝着太阳的方向,汲取所需的光和热,逐渐成长……
这一路,他们向着太阳,一路前行……
福建省永安十二中高三(4)班 张蓉 指导老师:郭雄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