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连允东的《宁化韭菜包》感觉特别亲切。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不免勾起我的莼鲈之思。
自工作以后,不闻韭菜包之香已有五六年矣。难得回家一趟,又总是来去匆匆。每每思之而不得,深以为憾。犹记那年携夫君返宁,恰逢做韭菜包的最佳时节。家里来不及亲做,爱婿如子的父亲便特意到店里买了一大盘给他尝鲜。此后,他对韭菜包总是念念不忘。说什么:烧麦我所欲也,韭菜包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烧麦而取韭菜包者也。由此可见一斑。
韭菜包绝对是人间美味。一想起来就禁不住唾津的潜溢。可是若想吃就吃却不是件容易的事。烧麦是只要有菜芋随时可做,韭菜包却不然。首先做馅的韭菜很讲究时令,最好是清明前后的。因此时的韭菜最嫩最香。其次做的人要多,还要有足够的时间。三者缺一不可,可谓要天时,地利,人和。记忆中家里每次做韭菜包总是要做一系列准备工作。母亲总是在天亮就起床磨米,磨好后的米浆还得放锅中加热搅拌成团,再让其冷却.而祖母就把韭菜,肉丝,香茹,蒲瓜,虾米,豆芽等全切成细丁并在油锅中略加煸炒后调味待用。这些已够费时费力,而更甚者还在后头。一切准备就绪后,祖母,外婆,母亲,姑姑,婶婶就开始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包韭菜包了。别以为象包水饺一样简单,那简直是不能相提并论的。韭菜包难做难就难在皮。你想想,每张皮都要捏得和纸一样薄而透明且不能破,那难度那速度就可想而知了。和绣花差不多呢。纯粹的手工活啊。所以等到蒸熟享用时已是掌灯时分了。从准备到吃,整整要一天的时间。 还有什么小吃如此费时费工呢,好象没有了吧?窃以为宁化小吃远胜沙县小吃,但是始终走不出家门,甚至不为外人所知。想来原因也就在于此了。
而今啊,祖母已不在人世,想再尝尝她亲手做的韭菜包,已不可能。只有去梦中品尝了。彼情彼景,此后是不复再有了。
久违了,故乡的韭菜包,何时能再让我大快朵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