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长夜中苦苦挣扎的旧中国永安电力
己丑年深秋时节,笔者在永安供电职工林志强的家里看到了一张反映抗战胜利初的1945年永安电力工人在架设电线的老照片。这张泛黄而又有些破损的老照片是林志强已故的父亲林长春先生遗留下来的。照片上的木板房低矮破旧;也许因为那时的照相对于平民来说是一件很难得的事,照片上包括林长春先生在内的一群电力工人纷纷都在电杆上摆出不同的姿势在等待拍照,周边还有一群围观的百姓。
这张照片的拍摄地点在哪里?今年88岁的现永安供电局退休老人陈秉坤看了照片后证实,照片上的地点是如今永安市的繁华闹市——永安南门头;从林长春先生留下的其他相关照片上的日期标注推断,这张照片的拍摄的年代是1945年。
永安供电局今年70周岁的退休老人郭维铁告诉笔者,永安有电的历史应当追溯到民国13年(1924年),永安基督教会医院院长兼顾医师、美国人苏雅各在巴西车碓(今该市文体休闲中心附近)兴建了永安县第一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25千瓦;而永安供电局的历史则应当追溯到抗战福建“陪都”时期的永安电厂。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5月,厦门沦陷,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决定由福州内迁永安,7 月福建省政府迁至永安县,自此永安成为福建省政府临时所在地,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福建省会迁回福州。
1939年10月,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在永安第一桥附近建成了一座专烧木炭的煤汽机40匹发电机组30KW;1940年底,永安北门安装了75匹木炭汽轮发电机组;1945年在永安公正路又建成了一台30KW的木炭发电机组;1940年1月,当时的国民党福建省政府财政厅长、后来曾任台湾国民党“总统”的严家淦先生亲自拨款,在永安桂口建成了第一台瑞典水轮机和132KW英国发电机组并投入运行;1943年10月,第二台国产仿造水轮机和上海华通公司制造的132KW发电机组投入运行。历经7年的建设,到了1943年(民国32年),永安电厂已成为拥有4座火力发电所和1座当时为全省最大的水电站——省属桂口水力发电所,火电装机总容量204.5千瓦;水电装机总容量264千瓦……5个发电所供应永安城区和吉山用户,人均用电水平4.94千瓦时。民国34年(1945年),永安电厂已拥有5个发电所和碾米、锯木、磨粉、制冰、木炭5个附属工场。
“抗战时期的永安电厂发电量虽小,却点亮了永安这个抗战时期的东南文化名城”,郭维铁的连襟、曾在桂口水电厂工作了42年的退休老人刘启腾告诉笔者。省会内迁永安以后,大批优秀的文化、教育界人士,如左翼作家黎烈文、小说家王西彦、政治经济学家王亚南、名记者时事评论家羊枣、名音乐家唐学泳、南社诗人朱剑芒……等荟萃永安,小小永安县就有大中专院校十几所,文化学术团体40余个,编辑单位近20个,出版社近30家,印刷所19家,出版各种报纸12种,杂志129种,各类专著700多种,丛书丛刊近40套,文化名人之多,文化繁荣之程度空前。英美各国还在此设立了领事馆和新闻机构,使永安成为举世瞩目的江南抗战文化中心。
郭维铁告诉笔者,永安供电局的前身全省最大的水电站——省属桂口水力发电所虽然曾经点亮了福建永安这座东南抗战文化名城,但只能满足少数城区居民和重要机关的用电,就整个永安县的多数百姓,尤其是乡村百姓来说,绝大多数百姓照明靠的还是松明火篓和竹皮火把,以及煤油灯等原始的照明工具照明。旧中国的夜晚是黑暗的,旧中国的永安电力也在在漫漫长夜中苦苦挣扎。
点亮城市乡村的小水电和现代坚强电网
在刘启腾老人的指引下,笔者又来到了永安供电局的前身——桂口水力发电所的所在地桂口村。
走进桂口村,我们看到的是四季长青的花圃、大理石镶嵌金字的村牌和一幢幢崭新的民居,还有一条画有“精忠报国”、“两袖清风”、“闻鸡起舞”、“愚公移山”、“凿壁引光”,“相敬如宾”、“童叟无欺”和“寸心春晖”等8幅泼墨写意画的德育画廊。水泥村道、整齐的路灯和开设在村里的超市使得这个村庄与城市的距离越来越小。
该村党支部书记杨裕勇告诉笔者,桂口村距永安市中心约9公里。当年的桂口水力发电所的利用河流是巴溪河桂口村流域的下游,而巴溪和桂口段的上游还有小桂溪和大桂溪两条河流的水利资源。1980年8月,桂口村利用附近的国有企业征地补偿费13万元及林业生产收入开始筹建该村第一座水电站,1983年8月12日,该村总装机容量为1040千瓦的第一座水电站竣工。截至目前,桂口村已建成梯级电站5座,合计装机容量4350千瓦,仅桂口村的其中一座水电站的的装机容量就超过了当时全省最大的桂口水电站——桂口水力发电所,成为永安市有名的水电博物村,2006年,该村村财收入达223万元,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达6200元。
村财的“兜”里有了钱,村民也有了“待遇”。村里出资为村民房屋和青壮年劳动力办理了保险,为村民办理了新型合作医疗,患重病的村民还可获得合作医疗外的村财医疗补助。凡达到退休年龄的村民每人每年补助360元,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补助600元。实行火葬的农户每户补助600元。患重病的村民还有医疗补助。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可获得3000至10000元不等的奖励,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和老师可分别获得1000至2000元不等的奖励。该村还投资147万元硬化通往各自然村的水泥路,架设30余盏路灯,建成人工绿地4300平方米,改善村容村貌。还免费为村民安装自来水管和闭路电视。在村民胡丕生的家里笔者看到,崭新的楼房里,彩电、冰箱、电磁路、微波炉、电脑等家电一应俱全,屋顶上还装有太阳能热水器。
电力的发展还给桂口村带来了手机、互联网等便捷的通讯方式,大量涌进的信息使村民的思路更加灵活,村里引进了竹器加工等乡村企业,一些村民还大力发展罗汉松、四季桂、棕榈等花卉产业。桂口村也先后荣获福建省明星村、省精品村、省文明村、省园林式村庄、全国先进计生协会、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此外还被三明市和福建省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杨裕勇告诉笔者:“如果把永安市比作一座天然电力博物园,那么桂口村则是典型的水电博物村,村里正考虑在适当的时候开辟村里的‘水电一日游’科普旅游线路,让水电博物村成为科普教育基地”。
作为水电富村的领头人,杨裕勇对永安市的电力和供电发展状况了如指掌,他说,如今,永安市的小水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总量双列全国第一,全市共有小水电站180处335台118028千瓦,分别是1949年底,福建全省发电装机8655.60千瓦,其中水电612.90千瓦的13.6倍和192倍;每年完成小水电发电量3.5亿千瓦时以上,是1949年底,福建全省年发电量860万千瓦时的61.62倍。水电站的数量和装机容量在增多,而且并入了大电网。目前,在永安市内共有2家县级供电企业,仅永安供电局就已建成2座集控所,10座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其中无人值守变电站8座,总变电容量836兆伏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547.9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490.4 公里;分别是1950年1月28日永安解放时永安全县所有配电线路15.2公里的36倍和32倍。此外,还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符合N-1准则的比率达87.5%,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正确动作率100%,县城10kV线路手拉手比率100%。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来,永安供电局的固定资产从原来的3000多万元发展到现在的8.59亿元,售电量从原来的 2.8亿千瓦时到2007年的 13.9亿千瓦时。综合线损率也从原来的10.25%降至现在的4.24%。全年实现销售净收入5.67亿元,连续16年实现电费回收结零。
因为有了国家电网公司设在当地的永安供电局等两家县级供电企业的坚强电网,如今在永安市全境293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市11个乡(镇)4个街道的228个村委会30个居委会,包括自然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电和户户通电,居民户通电率达100%。永安市2007年人均用电量5531千瓦时、永安市2007年人均年生活用电量445千瓦时,是1943年永安县人均用电水平4.94千瓦时的99.1倍,是1949年底福建全省年人均用电量有0.4千瓦时的1112.5倍。因为有了安全可靠的供电,连处在偏远深山的革命老区村吴地这样的山沟沟里,寻常百姓也用上了手机、电视和互联网,小山村里也有了路灯。
从一张老照片开始,笔者在几位电力老人和一位村支书的引领下,走访了永安市这座天然电力博物园,充分感受到了建国60年来的沧桑巨变。60年过去,永安这座天然的电力博物园成了海峡西岸繁荣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让我们为这颗璀璨的明珠喝彩,为祖国的腾飞喝彩吧。
![]() |
![]() |
1943年曾为福建全省最大的桂口水电站外景(管其乾 摄) (图2)
![]() |
刘启腾告诉笔者他的身后就是为福建全省最大的桂口水电站引水渠坝头(管其乾 摄) (图3)
![]() |
![]() |
![]() |
![]() |
1956年至1966年曾在桂口水电站工作过的郭维铁退休后住在永安供电局宿舍(管其乾 摄) (图7)
![]() |
![]() |
永安市有名的水电村桂口村的农民新村(管其乾 摄) (图9)
![]() |
永安市有名的水电博物村桂口村的村民在浏览本村的德育画廊(管其乾 摄) (图10)
![]() |
![]() |
永安市燕西街道大炼村农民吴仁谈家里的豪华吊灯(管其乾 摄) (图12)
![]() |
永安市燕西街道大炼村农民吴仁谈在装有空调的客厅里用电磁炉给客人泡茶,请客人看清晰彩色电视(管其乾 摄) (图13)
![]() |
建省华融禽业有限公司的员工利用正在以安全可靠的电力为能源进行樱桃谷鸭肢解包装(管其乾 摄) (图14)
![]() |
永安市宏发竹饰品厂的工人们正在以安全可靠的电力为能源进行毛竹深加工(管其乾 摄) (图15)
![]() |
因为有了安全可靠的供电,永安市八一村茂千畜牧有限公司引进了以电为动力的固液分离机以用于雨污排放的环保处理(管其乾 摄) (图16)
![]() |
因为有了安全可靠的供电,永安市八一村茂千畜牧有限公司引进了超声波雾化消毒系统(管其乾 摄) (图17)
![]() |
以安全可靠的供电为保障,永安市永安市八一村茂千畜牧有限公司的超声波雾化消毒系统正在对进入该公司的每一个人员进行自动化消毒(管其乾 摄) (图18)
![]() |
因为有了坚强电网,福建永安市小陶镇八一村农民在用黑光灯杀虫(管其乾 摄) (图19)
![]() |
福建永安市小陶镇八一纺织厂的女工们在以电力为能源进行生产(管其乾 摄) (图20)
![]() |
![]() |
![]() |
福建永安供电局的现代化坚强电网(邓毅坚 摄) (图23)
![]() |
如今,永安市大陶口村老人张昌达珍藏的这盏煤油灯只有了在夜晚迎亲时才能象征性地用上(管其乾 摄) (图24)
![]() |
如今在永安农村延续了数千年的照明工具松明火把只有在夜晚迎亲时才能象征性地用上(管其乾 摄) (图25)
![]() |
有了可靠的供电保障,福建永安市小陶镇的退休电力职工冯锦志每天都要上网浏览新闻(管其乾 摄影) (图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