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荔枝丰产创纪录 烂在田里没人摘
时值夏至,荔熟蝉鸣,今年广东荔枝获特大丰收,根据广东省农业厅的专家预测,全省荔枝产量接近100万吨,将会打破2002年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然而大丰收却给果农们带来大忧愁,因为随着荔枝进入大量上市之时,销路越来越滞,价格越来越低,有的居然卖至几角钱一公斤,比冬瓜、通菜还要便宜,果农们大呼“不卖也罢”!
在粤西种荔枝面积达24万多亩的云浮市,前期三月红、妃子笑等早熟荔枝尚能卖到每公斤6~12元,但近日迟熟的槐枝价格大“插水”,跌至每公斤0.8~1.2元,不少果农望着满树红得发紫的荔枝发呆,有的果农放弃管理甚至打算砍树。
在粤东澄海县,田头的荔枝每公斤批发价仅为8角钱甚至更低,不少果农干脆任凭挂果累累的荔枝烂在枝头不愿收摘。
在梅州市五华县,边远的山村荔枝丰产却无人问津,村民摘下来的荔枝只有拿来自己吃,吃剩了就用来喂猪。
本来荔枝大造价格低廉可以“大益食家”,然则在珠三角各大城市和各城镇的群众却领不下这份“情”。在佛山,一些市民指着上好的桂味荔枝对记者说,三几块钱500克的桂味堪称平靓正,但我们的肚子“容量”有限,总不能拿荔枝当饭吃吧。更何况,近年世界各地大批优质水果云集广东,我们已不再像从前那样一年到头光盼一造荔枝上市而放开肚皮“日啖荔枝三百颗”的了。
症结:
多种滥种质量
杂储运加工跟不上
有关数据显示,全世界荔枝总产量在200万吨左右,70%~80%荔枝产在中国,而广东又占全国产量的60%,且品质公认最好。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省一些地区贪多求快,在选种、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大种特种,使我省的荔枝发展到28万公顷。近两年,六成以上的荔枝园进入挂果期,今年荔枝总产将达100万吨,由于其保鲜特点,近八成的荔枝只能在省内销售。按广东人口计算,平均每人在一个多月内要消费8公斤荔枝,叫广东人怎能啃得了!
广东的农业专家认为广东荔枝产业目前存在几大“硬伤”:
一是“先天不足”。荔枝以在北回归线上下20公里的范围内生长品质为最佳,但我省各地在近10多年种得偏北或偏南的荔枝树不少,而且在选种上又龙蛇混杂,因此目前上市的荔枝,不乏低质、劣质货。
二是“后天失调”。目前荔枝产销过程存在两大难题:一是果蒂经常被蒂蛀虫所蛀;二是为除虫灭病施用农药却引起“农药残留超标”。尽管农科部门近年研究出解决上述难题的“荔枝套袋技术”,但实施者不过万亩(占总面积1/300以下),于是上市品质不保障,出口更易遭遇“绿色堡垒”。
三是“后劲不继”。荔枝不易储存,但目前我省荔枝产后的保鲜、储藏、运输、深加工等手段严重滞后,这是引发荔枝卖不完便要大量浪费的症结所在。
对策:
荔枝“优生优育”
培育名牌深加工
市场不相信眼泪!如何解决广东荔枝难卖问题?广东省农业厅、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专家学者们纷纷提出见解:
——从速扭转盲目种植倾向,对荔枝产业实行“优生优育”。包括限制种植、控制产量,去劣留优:并建立和完善荔果标准化体系和质量认证制度,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禁止不合格或劣等的水果进入市场,以保护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
——针对不少地方的荔枝生产存在单家独户“小生产经营的现状,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培育龙头企业等办法,将其引导转向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将产品批量、标准化进入市场。
——研发深加工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应开发荔枝罐头、荔枝酒、荔枝果脯等新产品系列。有专家提出可选择合适的荔枝品种,开发加工如同白兰地般的高度数荔枝酒,可更广泛地开拓市场。
——开辟绿色食品通道、培育名牌,拓展三大市场。目前我省荔枝的出口量仅占年总产量的5%左右,运用生态技术发展“绿色”荔枝、有机荔枝是占领境外市场的金钥匙。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中小城市以及西部市场还是荔枝市场的“处女地”,宜从速解决保质运输问题,占领全国10多亿人的巨大市场。对于广东市场,应因地制宜研究早、中迟熟品种的布局,并运用园艺技术错开、延长鲜果上市时间以扩大销售量。
(  
http://www.yongan.cctv7.net 转自 南方网 )
引出话题:除了以上分析,广东荔枝,路在何方? 几个月后,永安的柑桔行情如何?希望能在《永安论坛》看到更多观点。
话题一:本网曾发过《 燕城时兴自制荔枝酒》
(  
http://www.yawin.cn/list/newslist.asp?id=1366
近年来,市场上有很多东北产的参酒,少地方出现了公司加农户的模式,是否可以探讨以既确保质量又及时将不耐贮存的水果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延长水果的保鲜期和附加值?
话题二:永安的柑桔水果很多,如何未雨绸缪,做好深加工这篇文章?
注;永安市金农网已在《永安之窗》建立了友情链接,需要浏览原文,请登陆本站首页《站务公告》中活动字眼“ 本站全新推出友情自助链接系统,只需经简单操作即可完成网站间的相关链接,从而在网站推广上相互合作,欢迎使用”,即可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