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一般的青年,
只知赚几个臭钱,
以顺为正、服从一切,
吃阳间饭、过阴间世,
安分守己度一生,
岂不是个活着的死人!
可惜一般的青年,
只知埋头读死书,
作文诗赋尚仿古,
高谈尧舜孔圣贤,
眼前的时事不清楚,
时代落伍的痴徒。
可惜一般的青年,
具有高尚的本能,
受尽经济的束缚,
天才怎样能够发展?
经历痛苦和压迫,
还说一生都是命安排。
可惜一般的青年,
玩水游山任自然,
只知征逐花酒间,
清淡陶潜白乐天,
社会一切都不问,
个儿享乐顾眼前。
可惜一般的青年,
陷入思想的错误,
走到反革命企图,
不管乌龟王八事,
总干几个臭铜钱,
还说救民的痛苦。
可爱的青年们啊!
你脑筋已陈腐么?
我要送到太平洋中,
替你去洗一洗,
洗去一切的陈腐,
要有阶级的觉悟。
可爱的青年们啊!
你的血已经冷了么?
我要拿到百度的
沸水中去煮一煮,
使你的血沸腾,
快和敌人去斗争。
可爱的青年们啊!
你要时刻的准备,
去和敌人相厮杀,
社会旧壳在崩坏,
只要你们的努力,
幸福跟随胜利来。
他在永安期间,积极组织倡建“读书会”,鼓励学生阅读进步刊物,探求革命真理。在农民夜校,细心地向农民宣传“只有工人和农民联合起来,才能打到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的道理,他是最早在永安传播革命火种的中共党员。许瑞芳在永安任教中,总是利用各种时机讲解革命道理。有一天上课时,他拿出一幅漫画,画上是一只又粗又大的手,张开五指,要抓下面一个正在逃跑、头戴高帽、西装革履的人,他问同学漫画是什么意思学生不解,他便再问:“什么人的手又粗又大”学生答:“做工种田的人”,他又问:“什么人戴高帽穿西装”答:“做官的有钱人”,于是他说:“只有工人农民联合起来,才能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学生恍然大悟。许瑞芳创作的诗歌,也是一下子就能让农民听懂,他在1928年3月7日创作的《犁头》诗中写道:
犁头不犁地,
世人皆饿死;
提起犁头来,
饿死了自己。
在1928年4月5日,他创作的《农人抗租》的诗歌中又写道:
牛耕田,
马吃谷,
农人受苦,
地主享福。
人间不平,
资本制度,
急起自救,
唯一出路:
罢税抗租。
许瑞芳,他的原籍是江西崇仁连城乡(今属临川)大桥许家村人。他在4岁时,随老实憨厚的父亲流落到永安贡川。他父亲靠当土郎中,上山采摘草药,走村串户为百姓治病,几年后家境稍有好转。流离异乡的岁月、艰辛的生活,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1919年,13岁的许瑞芳,被父亲送回老家,就读航埠初等小学。他天资聪颖,启蒙优秀,15岁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师范附小,学习成绩日更进步,18岁时顺利升入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步入青年时期的许瑞芳,思想活跃、追求上进,在进步教师章条旨的辅导下,爱读《晨报》、《响导》、《新青年》等书刊,接收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在心中点燃一盏冲破黑暗的明灯。他经常组织同学深夜出击,在城乡四处张贴革命标语。同时,还上街宣传演讲,鼓动启发群众。
1926年11月,许瑞芳由中共赣东特派员陈奇涵、曾燕堂两人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毕业后,走上了革命道路,在中国共产党赣东地区第一个支部——中共临川支部干事会负责宣传工作。后以个儿身份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临川县执行委员会兼工人部长。同年10月,北伐军攻打临川时,他组织各届群众支持北伐军战斗。
1927年1月,许瑞芳任中共临川县委委员、宣传部长,并负责学联工作。大革命失败后,许瑞芳毫不畏惧,和章应昌一道组织300多名武装工人群众,上街游行示威。他还在临川组织农民自卫军,南昌“八一”起义军途径临川时,他率农民自卫军加入起义部队,一同随军南下,转战广东等地。在潮州战斗中,起义军严重受挫,他与大部队失去联系,只得辗转潜回临川,不久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后几经周折,经他岳父等亲属以重金方得以保释出狱。
1928年2月,许瑞芳为暂时隐蔽来到永安,经其父亲在地的朋友邓锦发的介绍,被聘为永安县中学教员,改名为许植民。在永安民间,还流传着许多许瑞芳从事革命活动的故事。有一次,他组织进步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到农民夜校演出《抓壮丁》的小话剧,正要演出时5个化装成便衣的保安团队员,妄图在会场里抓到几次都没落入他们手中的一名壮丁。许瑞芳机智地把他们先请到台边喝茶、看演出,一面派人去给村里的壮丁通风报信。《抓壮丁》剧情是:一个出身贫苦的青年,染上了好吃懒做的坏习气,在一次赌博中输得精光,还欠下一屁股赌债,最后只好被人雇去顶“壮丁”。他在送解前线时,一路受尽凌辱和饥饿。后来,他被编入某地保安团,在一次行动中企图侮辱一位纯洁善良的农村少妇。正当他放肆地欲行无礼时,突然看见少妇身上的一块胎记,便大吃一惊。原来,这位少妇就是他抱过、背过的亲妹妹,因为荒年被人贩卖到这里来。这位不争气的哥哥羞愧难当,死命地捶打自己,兄妹俩人抱头痛苦。剧情演到这里时,几个抽烟、喝茶,本欲抓人的保安队员,还被感动的流下眼泪。群众夸奖许瑞芳说:“徐老师演《抓壮丁》,让保安抓不成壮丁!”
许瑞芳在永安卓有成效的革命活动,很快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怀疑和注意。为了转移敌人的视线,他旋即辞去师职。1931年冬,当他邀同乡邓炎辉一起送自己的眷属返乡后,便瞒着妻儿参加了红军部队,勇敢地去迎接新的战斗。许瑞芳在红四军第十师政治部任宣传科长,他参加了中央苏区多次反“围剿”的斗争,在工作中恪尽职守、成绩斐然。
1933年1月,许瑞芳同部队攻克金溪县浒湾镇后,他借休息时间找到在镇上开染布店的同乡许英绂,了解家中老母和妻儿的情况。许英绂告诉他说:“你走后,你老母日夜盼你归来,身体瘦弱的妻子一人操持家务,两个幼儿缺奶少食,生活十分贫困。”希望他能回家一趟或者寄点钱回去。许瑞芳虽然心中悲痛,却毅然回答说:“我是工农红军,身上没有钱,暂时顾不了家。请转告我的老母和妻子,等革命成功了,劳苦人民坐了天下,我一定回家团聚。”当即,许瑞芳告别老乡后毅然返回了部队。
1934年10月,许瑞芳随红军主力长征,不幸在石城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9岁。他生前写有《自序》、《国民党之如是我见》、《章应昌传略》、《革命的人生观》、《告青年》、《乡村劣绅经济之来源——剥削》等文章,并遗有诗集手稿《小火星》。他生平光辉的革命事迹,在江西革命烈士纪念馆,有专题展示,在《永安市志》、《中华著名烈士》、《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人物志》,均有记载。
“只要你们努力,幸福跟随胜利来。”诗人用鲜血写下的美好祝愿,今天已经成为现实。在许瑞芳烈士短暂的一生中,他创作的诗歌有《斧头镰刀颂》、《工农团结歌》、《放下你的屠刀》、《在黑夜里》、《杀敌》、《我们为着什么?》、《年关》、《告青年》、《犁头》、《农人抗租》、《农人的叹息》、《小火星》、《哭应昌同志》等,诗作载萧三主编的《革命烈士诗抄》、《江西革命烈士诗词选》,据不完全统计在永安期间创作的诗歌,就有近半之多。今天,当我们重读这些诗歌时,仿佛仍然看见他当年在永安县中课堂,在黄竹洋、新桥头农民夜校讲课时的英姿。他传播下的革命火种,将穿越时光厚重的阴霾,照耀着我们前进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