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造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死亡车祸最让人揪心,每年的清明节,死者的父母都要花大笔钱财购买冥币、冥品、点蜡烛、烧香纸祭扫他们去世的儿女,还是不能抹平内心残留下的永远心伤。以下三个家庭的父母不点蜡烛不烧香纸,用赏花、追思、助学的文明祭扫方式来寄托对儿女的哀思的做法很值得提倡。
赏花
永安燕西街道某村村民刘某的儿子7年前因车祸去世,当时儿子正读初中,刘某夫妇伤痛欲绝,多次寻死被救,虽然活了下来,可头两年受人欺骗请道士摆道场,为的是减轻罪孽,好让死去的儿子上天堂,这样一次次的把伤口撕裂开来,两老人田地荒芜,失眠、胃病、糖尿病、高血压相继缠上身,度日如度年。
2005年,刘某儿子的一位同学来看望他,告知他的儿子生前爱摄影,爱拍花照,建议他们种植些如桃、李等果树,每年3月请亲戚、朋友、儿子的同学来赏花,照样也可以悼念自己的儿子。刘某一想,儿子确有这个爱好,他出生正好是3月15日,就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种上56株桃树,精心栽培,从2010年3月开始,每年邀亲朋好友来赏花,提前过清明节,用这种赏花的方式寄托对儿子的哀思。
追思
永安一社区60岁的赖老师为祭扫10年前因车祸去世的儿子,年年清明节为防堵路,她早早起床煮孩子生前爱吃的食物、冥品大包小包提到笔架山陵园,在儿子的墓地哭得十分伤心,2003年清明节,她哭得晕倒,送医院挂瓶抢救,可是年年她都情愿这样折磨自己。
2008年,赖老师儿子的一位同学从北京回永安来看她,等不到清明节就要回北京上班,无法上笔架山扫墓,这位同学叫来永安工作的几位同学到赖老师家开追思会,讲述她儿子生前和他们交往的故事,让赖老师听得入神,心伤减轻,同时感到用追思会的形式代替扫墓也可取。这些年,同学们通过上网、发短信、通电话等形式同赖老师共同度过每年最痛苦的清明节,使赖老师夫妻都感到儿子还活着,同学们都能记得住他。
助学
7年前的清明节,永安女村民叶老太为祭扫车祸去世的女儿大量烧冥币,好让地下的女儿有钱用,祭扫后老太离开不久,未烧尽的纸被风吹起,飘到山上引燃杂草,被过路人及时扑救,未酿成火灾。以后每年,叶老太都要亲戚朋友陪同,带上水浇灭火星才敢回家。
去年叶老太听说吉山有一寺庙有条戒规:信男信女进庙不用点烛、烧香纸、放鞭炮,如有诚意自愿投币功德箱,寺庙转交资助贫困生。这正好符合其女生前学雷锋助学不留名的美德,从今年起,叶老太清明节先到寺庙捐款再到墓地诉说捐款情况,然后倒茶盛酒祭拜女儿,这样祭扫既安全又能延续女儿生前的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