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苏元省老师与被救孩子一家人在一起 |
“我想再拜托贵报,对苏元省老师说一声谢谢,感谢他给我们一家子第二次生命。”7月23日,虽然距事发已有近一个多星期,家住永安市燕南街道洛溪村的冯胜旺说起小孙子被救的事情,仍眼眶湿润,激动不已。
7月14日上午,他和妻子张维瑟带着3岁的小孙子到永安市龟山公园玩耍,由于天气热,就到人工湖畔沿湖边路行走时,小孙子不慎落入水中。几近绝望时,一个年近五旬的市民奋不顾身跳入湖中将他们的小孙子救出。小孙子脱险后,救人者却默默离开。(本报7月23日曾以>为题进行专题报道)。7月22日晚上,苦苦寻找一个多星期的冯胜旺一家子终于找到了救命恩人——永安市西洋中心小学老师苏元省。
“找到恩人,我们一家子总算放下压在心上的一块石头。”
7月22日晚上8时,苏元省老师义救落水孩子的事迹在永安电视台《走遍燕城》热播,孩子的爸爸接到同事的电话后,立即打开电视,一家子立即放下手头的事,聚到电视机前,一睹救命恩人的风采。当得知救命恩人苏元省是永安市西洋中心小学的老师后,全家立即发动亲朋好友寻找。当同是老师的小女儿从同事口中问到苏元省老师家的详细住址时,一家六口三代人立即赶往苏老师家中登门致谢。
冯胜旺按照永安当地的风俗,带着几大袋装着红蛋和粉干,以及水果的礼物到苏元省老师的家中,当面向他致谢。“恩人当时没留下姓名和电话,我们没什么回报之物,但起码应当面给恩人说声谢谢。”冯胜旺感谢地说。“恩人当时为了救我们的小孙子,情急之中没有脱衣服裤子,手机和钱包都被湖水浸湿了,真令我们感动。”
冯胜旺介绍说,那天小孙子脱险后,回到家中时,孩子的爸爸妈妈由于工作还在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爸爸在永安二中教书,妈妈小陶镇政府工作,当天中午,爸爸也知道了这件事后,感到非常的惊喜,当得知是一位好心人出手相救后,一家子商量着,一定要想办法找到孩子的救命恩人,有机会一定要去登门感谢。
“如果不能亲自向恩人道声谢,我会一辈子不安。”7月15日,小孙子被救起的第二天,爷爷便代表全家去寻找那位救命恩人。他在孙子落水的地方一直坚守着,看着来来往往的市民,期望能找到救命恩人。7月15日下午,爷爷认为救命恩人会在湖边跑步,便又来守候。结果都是失望而归。
没有找到救命恩人的事一直成为压在爷爷奶奶心中的一块石头。“这下我们一家子总算放下压在心上的一块石头。”今年64岁的冯胜旺再次紧紧地握住救命恩人的手,一直表示着感谢。
“苏老师的这种精神应该要在我们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
“苏老师这种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壮举令我们一家人非常感动。”被救孩子的爸爸说起这件事时表示,“苏老师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应该要在我们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我们全家希望借贵报再一次表示对苏老师的感谢和敬重。”
有颗感恩的心,世界更美好。在苏元省老师家中,只见老冯一家子与苏老师一家子其乐融融地谈着家常,苏老师救人不留名的义举把两家人紧紧地牵在了一起。被救起的可爱小朋友在苏元省老师和妻子吴建日关爱之下,一口稚嫩的童音“谢谢叔叔阿姨!谢谢叔叔阿姨!”让双方家人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声。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7月22日晚上11时15分,临走时,被救孩子的爸爸掏出一笔钱请苏元省老师收下。苏元省和妻子联手拒绝了,苏元省老师说:“你们不要客气,谁遇到这样的事,都会做的。”苏老师和妻子还亲自下楼,把被救孩子的一家人送到小区门口。
这个时代不缺乏好人,更不乏向善的力量。见义勇为,乐于助人,仍是当前社会的主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对见义勇精神最好的肯定与回馈。有一颗感恩的心,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