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10月15日电,"这是第八次重修之后的文庙,距上一次整修已足足过了285年。"记者在福建省永安市采访时了解到,永安文庙经过重新整修后,已于近日正式对外开放。
据介绍,永安文庙始建于明景泰六年(1455年),建成后一直就是当地祭拜孔子的圣殿和唯一的官办儒学。民国初期,永安第一座县立新式国民教育学校也在这里诞生。抗日战争爆发后,永安成为福建省临时"省会",文庙还一度作为省政府办公厅和省立永安师范办公、办学地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它又被当作县政府办公场所,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政府机构腾出去之后才回归"文庙"身份。
有着550年历史的永安文庙建成后,从明成化八年(1472年)至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曾经过7次重修,它是该市目前仍幸存的惟一一个见证了当地各个历史发展过程的古代建筑。
2003年,在当地市民的强烈要求下,永安市政府最终决定投资对这座有着550年历史、而285年未曾重修的古代建筑进行第八次重修。整个工程依照旧制,由"一殿"(大成殿)、"一池"(泮月池)、"两门"(大成门、戟门)、"两庑"(东、西庑)构成主体建筑,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重修后的文庙还恢复了大成殿内的孔子圣像及四配十二哲人塑像,重新制作了已失传了近300年的清康熙帝手迹"万世师表"等6块匾额和雍正、乾隆两帝手迹的3副楹联,配置了祭孔青铜鼎和青铜编钟、石磐等礼、乐器。
永安市285年后重修文庙,一位台商参观后激动地说:"这一是说明当地经济确实发展起来了,百姓现在的日子确实既富裕又太平;二是说明当地政府和官员对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确实重视了。"据悉,这位台商在永安已投资了一个项目,最近正考虑扩大投资,上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