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永安市上坪乡龙共村的竹农杨国松干劲十足,忙着给竹林盖“被”。这源于87亩毛竹山给他的丰厚回报:仅去冬今春,冬笋亩产量330公斤,亩产值2500元;春笋亩产量500多公斤,亩产值400元,加上竹材的收入,每亩总产值达3000多元。在永安,像杨国松这样的竹农,还有很多。永安市林业局提供的数据表明,2003年至今,农民林竹业收入达6.1亿元,笋竹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一半。
永安市近年来大力实施“林竹富市、林竹富民”战略,采取了一“投”二“减”措施。一方面加大投入,2003年全市投入造林、抚育等3280万元,今年竹业开发总投入3025万元;另一方面,采取各类减负措施,几年来全市竹木税费负担年均下降了35%,每年为竹农减免税费120万元。
此举调动了竹农的积极性。2002年10月,小陶镇长坂村村民罗新才与6位村民,经过招标取得一片371亩采伐迹地40年的林地使用权,并在第二年种上了桉树丰产林。这片林地预计7年后亩蓄积可达15.4立方米,材积11.55立方米,扣除成本每亩净利润可达1860元。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小陶镇林农种植桉树的热情高涨。据了解,今年初以来,永安市已完成新增竹林面积5.5万亩,总面积已达82.3万亩。
在此基础上,永安市立足于把林竹产业做强、做大,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目前全市拥有各类木竹加工企业190余家,已成为全国木竹人造板门类最多、品种最齐全的加工基地之一。同时,他们还进行了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并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林子长起来、林农富起来、林业活起来、林区强起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雷加富在调研后这样评价永安的集体林权改革。据统计,截至目前,永安市林业产业共吸纳农村劳动力5万余名,占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的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