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仍是毒菇生长旺季,永安一农妇吃野菇中毒
9月18日,永安一位农妇因误食毒菇而入院治疗。
今年55岁的江某是永安吉山乡的一位农妇,9月15日,她上山采摘野菇,把多种野菇混合在一起煮熟后,和家人食用。吃后第二天,江某便感到脐周疼痛,并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在当地卫生院治疗后,情况没有改善,并且出现了尿少、浮肿,家人把她送入三明市第二医院。经医生检查发现,江某的心、肝、肾、肺功能都受到损害,入院时又出现了胡言乱语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症状。而江某的家人则安然无恙。三明二院肾内科研究生廖爱能介绍,江某的表现符合菇中毒的症状。菇的毒素使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而破坏肝、肾、脾等内脏的功能,特别是破坏心肌功能,同时破坏人体的血液循环,患者中毒后往往出现头晕、呕吐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最后将导致心率失颤而死亡。
江某虽然属重度中毒,但由于抢救得力,目前已基本恢复健康。专家提醒市民,毒菇和食用菌的鉴别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一些类似于“将蘑菇与大米一起煮,大米变黑就是毒菇,否则就无毒”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但毒菇的识别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如食用菇菇伞、菇柄往往都会有被虫吃的痕迹,但毒菇则一般不会有。目前秋季,仍是毒菇生长的旺季,千万不要贸然采摘野菇食用,对市场上购买的菌菇,也不能放松警惕,一旦食菇后出现不适,要高度重视,立即到大医院诊治,由于毒菇中毒有假愈期,因此无症状的同食者也应到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