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2004福建·永安笋竹节上,又有威鸿、兴龙和奇才三个纺织项目签约成功,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亿港币、2300万元和1亿港币,三个项目总占地面积达340亩。从全年来看,我市今年在建市级重点纺织项目有13个,投资额在千万元以上的就有8个,计划总投资4.27亿元,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新增产值11.1亿元,将新增用工3666人——这些,都显示出我市纺织产业集聚发展的强劲势头。
产业规模是产业集聚的首要条件。经过几年发展,我市纺织业在企业数量、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有了长足的进展。全市纺织企业较之四年前增加了60家。目前,我市纺织企业8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家。拥有纺纱17.28万绽、气流纺2720头、织造各类织机2823台、浆纱生产线11条、无纺布生产线12条、染整生产线3条、短纤生产线1条、服装生产线4条的纺织规模。年达到生产纱4万吨、布15500万米、针织布2540吨、无纺布3600吨、染整布6000万米、短纤10000万吨、服装200万套件的能力。同时,我市加大了纺织业投入和项目建设力度,每年通过各种渠道投入纺织行业达2亿元。
与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相对应的是,我市纺织业的产业水平也在整体提高。宝华林公司水溶性无纺布为东南亚最大厂家,国际市场占有率高,居全国同类产品首位;升汇公司的涤棉纱、旭长公司的PU革基布、牛仔布,田龙公司的PU革染整布和鞋材布均在国内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短纤—纺纱—织造—染整以及部分服装成品的纺织产业链,相关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各个纺织企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全市12家重点骨干企业就有5家纺织企业,10家成长型企业就有2家纺织企业。近几年新增长点的项目中纺织企业占了半数以上。
良好的发展局面离不开我市逐步完善的产业扶持措施。近两年来,我市对纺织企业财税、信贷、电力和人才等政策扶持措施逐步得到落实。在硬件方面,进一步完善纺织园区基础设施,1000多亩纺织工业用地已基本完成了“三通一平”,纺织产业发展区域优势进一步凸现。在软件方面,资金筹措机制和人才培训机制的建立步伐也在进一步加快,我市已开始着手组建市纺织行业贷款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此外,纺织人才培训计划也取得较快进展。
产业集聚的最终成果要体现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2001至2003三年间,我市规模以上纺织工业分别实现产值4.09亿元、5.96亿元、7.96亿元,年均增长39.5%。今年1至8月,全市规模以上纺织工业实现产值10.17亿元,增长40%。近三年全市纺织业分别实现利税总额612万元、1164万元、1955万元,年均增长78.7%。从社会效益看,2001、2002、2003三年纺织企业共吸纳用工人数为3640人、4232人、7000人,年平均新增就业岗位约1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