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我市水产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现已基本上形成生产水平较高,管理体系较齐全,从业队伍较大基础条件逐步转好,结构日趋合理,发展前景看好的新型产业。我市渔业养殖面积1984年只有1750多亩,产鱼210多吨,产苗30万尾,从事渔业养殖户只有108户450多人,总产值仅 39 万元(现价);经过20发展壮大,到2003年底,我市渔业养殖面积达3.12万亩,产鱼7600多吨,产鱼苗3200万尾,从事渔业养殖户570多户1300人,实现总产值8290多万元(现价)。
我市水域资源广阔,安砂水库、鸭姆潭水库、贡川水库、上坂水库等小(二)型以上水库26座,面积达3.36万亩;池塘面积8325亩,现有有特种养殖场13家,面积230亩,主养鳗鱼、鳖等优质高档水产品。我市淡水鱼类资源丰富,有鱼类品种69种,分别隶属15科48种,新引进了加州鲈、大口胭脂鱼、斑点叉尾鱼回、湘云鲫等。
水产业作为我市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是短、平、快的致富项目,具有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明显优势。20年来,我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教兴渔、依法兴渔为手段,坚持科技先导,政府调控,典型引路,规模开发,讲求实效”的工作方针,注重挖潜与开发并举,产量与质量并重,常规与特种养殖并行,以养殖为主,增殖、合理捕捞为辅,发展高效生态渔业。我市大力开发大水面,发展网箱养鱼、拦网养鱼、库湾养鱼,开发溪流及水库9.6万亩,进一步推动水产业较快发展。同时,注重发展旅游休闲渔业,集观光、旅游、垂钓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利用水库资源秀美的风光和多门类服务,开发网箱垂钓、水上渔家等休闲项目,为游人提供钓、餐、住、行等系列配套服务。巩固池塘养殖,抓改低、提高单产。以城市水产品基地建设为依托,通过改造低产渔池,改革养殖品种和模式,推广吨鱼塘高产高效和周年混、套养均衡上市模式,不断提高单产和效益。重点加快了城郊茅坪片、马坑片、吉山甲片水产品基地规模化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高生产能力和防灾能力;改造大湖片、安砂片、文龙片水产品基地低产渔池,提高池塘养鱼的单位产量、效益,建立高产高效示范基地。
大力推广“一稻一渔养殖”模式,提高中稻田的利用率。建立稻田水产养殖基地,推广稻田养鱼、虾、蟹、蛙、螺、泥鳅等新技术,以大湖“一稻一渔养殖”基地为重点,带动洪田、槐南、青水、上坪等乡镇的稻田水产养殖。我市今年发展稻田养鱼3600亩,新建稻田养鱼示范片500亩,投放种苗93万尾,落实稻田养螺面积56亩,完善田间设施,投放种螺;全市稻田水产养殖产鱼281余吨,有力地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小康建设进程。稳定特种养殖,提高优质品种的比例。以小陶、西洋、罗坊等地为主,稳定现有养鳗、养鳖场,改良养殖品种,选择养殖技术成熟、市场前景看好的品种,优化养殖业投资环境,减少收费项目,充分消化利用废弃养鳗场、养鳖场,开发养殖毛蟹、罗氏沼虾等优质品种。加大优质品种的引进、繁殖、推广。以市渔苗场、小陶湖口基地为主,不断提纯复壮现有常规养殖品种,并且每年有1-2个新的养殖品种引进推广。重点推广了湘云鲫、鲤和南美鲱鱼等新品种,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良种的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