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偏远、贫穷、落后的青水乡,如今,条条水泥大路通往村庄,一幢幢漂亮的新房迎朝阳,电视城乡联网农家乐,自来水流进农家门,电力、电信覆盖全乡,农村的光景一年比一年好。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少数民族乡的政策扶持和乡党委、政府为经济发展和群众办实事畲乡日月换新天,重点解决好水、电、路等“五通”和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给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少数民族群众带来了幸福生活,畲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青水畲族乡党委、政府立足自身条件,着眼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和少数民族群众的切身利益,因地制宜地长规划、短安排,制定了三、五年等中长期规划,做到年年有目标任务,促进了各项目标任务的实施落实,推动了经济较快增长和社会的更大进步,获得国务院、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截至10月份,该乡实现工业总产值9616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79万元,占年计划的136.8%;农民人均增收29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
民族特色品牌拉动旅游经济
青水乡是三明境内唯一的畲族乡,畲族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该乡依托我市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安贞堡等旅游经济大环境的优势,借助少数民族这一独特的历史优秀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优势,对加快青水文化新城镇建设和民族旅游乡开发进行了总体规划,致力推动旅游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快速增长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目前,青水乡境内首批已挖掘出旅游景点30处,景观、景物1000余个,捕捉有价值的资料图片400多幅,文字介绍初稿已撰写完成。同时,该乡还积极组织申报“王审之母墓”和“永宁桥古戏台”升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完成申报规划方案和申报工作。
市重点旅游产业项目、总投资为2500多万元的青水畲族乡风情园,目前已筹措80万元资金,完成了该园的总体规划方案评审,并积极并做好项目推介、宣传等各项工作。这是该乡打响民族特色品牌、发展旅游济的一个重点项目。该项目今年2月份经市发展计划局批准立项,由福州怡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公司和中联环城艺术公司、省高规格规划设计专家组及我市有关部门召开评审会,对其进行评审。该园总用地120亩,其中主景区占地12.9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9万平方米,水体1.22万平方米,坡林2.63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期限为2004年至2008年,2006年可逐步对外开放。该园内建设有景观区、功能区、放揽区,设立20多个中心区300余个景观、景物,内设体育运动综合训练馆、餐饮接待商务会务中心、畲族犬王艺术宫殿游览中心等,可让游客体验民族风情、欣赏民间戏剧表演、品尝民族美食、饱览山光水色和景物奇观等等。
便捷的交通带动经济发展
这个乡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年基本实现乡村道路硬化”的目标,扎实抓好乡村道路建设,以道路建设推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该乡按照市里的要求,每年投资1300多万元,安排26公里以上的乡村道路硬化。为了确保乡村道路硬化目标任务的完成,该乡多方筹措资金,在干部群众中大力宣传“大路大富、小路小富”新的发展观,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捐助和在征地补偿上主动让利,大丘村把林木转让费69万元投入乡村道路建设;乡干部除积极参加捐款外,每个干部主动借款1万元,班子成员借款2至3万元,共筹集81万元资金投入乡村道路建设工程,有力地推动了乡村道路建设。两年来,该乡积极向上争取资金1000多万元,并注重开源节流,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乡村道路建设,保障乡村道路工程的顺利进展。今年该乡已投资450万元,完成了永线青水段(永安到建设)过坑至加油站3.1公里,青水至黄景山2.52公里,龙吴至大丘村6.72公里,预计今年可完成12公里余。截至目前,该乡按四级路标准拓改水泥路面44.42公里,13个村的道路路面铺上水泥;境内已建设公路120多公里,其中县道41公里余。
这个乡立足乡村道路路网不断完善这个有利条件,充分挖掘本地的水电、矿产等资源,围绕培育特色产业抓好项目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扎扎实实地抓项目,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该乡从长远发展着手,制定了2004至2006年的项目工作规划,并详细作出目标任务分解和工作重点,乡直属各部门和21个村也相应制定落实计划,具体落实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施项目工作责任制。今年来,共有18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新开工项目有15个,续建3个,总投资为3559万元。截至10月份,已完成2755万元。大丘一、二级水电站、葫芦湾水电站技改扩容、煤矿技改等,都按时序进度进行。
资源型特色经济促动农村致富
笔者在该乡龙吴村看到,该村的许多村民正在忙着砍莴苣。他们砍的砍,挑的挑,装车的装车,一派丰收景象。该村村党支书王宏图介绍说,今年村里已种植莴苣1000多亩,占总耕地的50%。二十多天前上市,产值达200多万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该乡立足当地的资源条件发展特色经济,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林竹、烟叶、茶叶、蔬菜等产业,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烟叶生产历来是该乡的强项,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今年,该乡抓好烟叶生产基地的稳定和发展工作,利用地理条件重点发展翠碧一号烟叶,抓好厦门卷烟厂的生产基地的烟叶生产,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优化烟区、烟田、烟农三大结构,鼓励一些种烟水平高、质量和效益好的农户进行规模化种植,对相对技术差的农户劝其改种其他经济作物,提高了全乡的整体种烟水平。今年,该乡种植烟叶6560多亩,共收购烟叶19235担,总收入达1088.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494万元,约占我市烟农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列全市第一。全乡有4个村烟叶收入超百万元,其中三溪村烟叶收入达100多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180元。
青水乡具有的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是栽培绿色、有机茶的理想产区。该乡抓住这个优势,大力种植高山名茶,发展茶叶加工业,引导农民种茶致富。该乡现有茶园4000多亩,主要分布在过坑、三房、槐甫等十多个村,主要生产铁观音、金观音、肉桂、毛蟹、福云6号、大毫等优良品种。今年全乡茶叶产量达200多吨,实现产值510万元,比去年增收145万元,茶农人均增收2400元。这个乡依托天宝岩茶叶公司不断扩大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做大做强茶叶这个支柱产业。今年,天宝岩茶叶公司总投资1950万元、总面积5000亩的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基地已开工建设,三年后建成将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目前,该公司自有基地980亩,村大户挂靠基地的有450亩,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民发展茶园1820亩,其中今年新种植的茶园1000亩。该公司是三明市星火创新龙头企业,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该公司天宝岩乌龙茶经“绿色食品”证书,铁观音、肉桂、毛蟹、天宝绿茶等系无公害产品和省名茶,具有品牌优势。该公司目前已完成企业的VI设计和整合、商标条码的注册,产品包装有中高低档产品包装近二十个,有软包装、罐装、真空包装、礼品包装等,是三明茶界唯一拥有知识产权品牌和包装、品种齐全的企业。该乡积极扶持该公司发展壮大,协助其拓展市场,在山东济南、安徽芜湖、河南观山、湖北武汉等四个省建立外经销窗口和在大田等周边乡镇建立80多个销售网点,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营销网络。
该乡还积极指导农户发展林竹业和种植蔬菜等,挖掘资源效益,增加农民增收。加大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林改面积达162562亩,调动了农民发展林竹业的积极性,今年新种植西南桦、光皮桦935亩,新植及扩鞭毛竹1000多亩。引导农民种植反季节蔬菜和食用菌等,新推广种植辣椒2000亩,农民增收120多万元;种植巴西菇10万平方米,增收300多万元。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竹山养羊、山地养鸡、河床养分鸭等特色养殖,努力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