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毛竹荣当竹王
在2004福建永安笋竹节上,立在主席台旁的六株“毛竹王”成了节日里最耀眼的“明星”,其中胸径为17.7厘米的金奖“毛竹王”倍受关注,它的主人就是洪田镇年轻的竹农陈永林。
“我没想到只有一年生的毛竹可获得金奖。”陈永林高兴地说。如毛竹王一样年轻,陈永林至今还未到而立之年。
“毛竹王”生于去年春。当时,陈永林承包的20亩毛竹林长出的春笋个头特大,最大的重8公斤,最小也有两公斤。这样的大个头春笋在笋罐头厂并不受欢迎,厂里只收购两公斤以下的春笋。陈永林索性一个不挖,把春笋都培育成竹子。
无心插柳柳成行。一年后,这批被罐头厂嫌弃的春笋却长出了一株金奖“毛竹王”。而“毛竹王”的“兄弟”胸径也大多在12厘米左右。
辛勤培育换来回报
陈永林承包的竹林地坐南朝北,地表肥沃,水分充沛,很适合毛竹生长。走进竹林,看着一株株硕大笔直、直入云霄的毛竹,很难想像22年前这里的毛竹只有锄头柄大小,而且稀稀落落。
当时,是陈永林的父亲看中了这块林地。经林业站批准后,他开始培育毛竹,每年的冬闲时节便花上三个月时间劈山,慢慢地为稀少的毛竹扩鞭。
十年树木。到1992时,毛竹林已初长成,但竹的胸径依然是小。此时,16岁的陈永林读完书回家务农,也与父亲一道为培育毛竹而劳作。劈山时手掌起了泡,手臂被芦苇割裂,回去洗澡时疼痛难忍,但陈永林没有退却,想法和父亲一样:如果有了自己的毛竹林,以后收入就不用愁了。
1998年,洪田镇政府开始引导全镇竹农实施低产竹林改造,陈永林在林业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始给竹林深翻、施肥,大年时,亩施尿素及复合肥50公斤。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这片毛竹林已给他们家带来了上万元的收入。
还想再当竹王主人
得知自己辛苦培育的毛竹被评选为金奖“毛竹王”后,陈永林一家子可高兴了。笋竹节开幕当天,陈永林妻儿和哥哥一家子及父母亲一大早就往城里赶,愉快地度过了一天。
抱得金奖归,陈永林培育毛竹的劲头更足了。第一件事便是投资4000多元开设一条3米宽的竹山便道,已于半个月前开通。
他还有更多的打算,深翻将继续坚持,并准备在原先每逢大年劈一次山的基础上,增劈一次。从明年起开始施用竹子专用肥。
陈永林很自信地说:“我还要培育出‘毛竹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