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专稿 福建的林业改革这几年备受关注,各地林业部门把林地确权给当地的农民,大大激发了林业生产的活力。但是,确权后的林木如何交易,正在成为当前林业改革的一个难点和热点。
永安是福建林业重要基地,市委书记刘道崎说,今年5月份他下乡调研,了解到许多百姓在欢迎林改的同时,也给当地党委和政府提了一个新问题,我们种了林子,看护着林子,但我们既不能砍也不能卖,那我们积极性和利益该怎样保护?
“从全国来讲,林地的初始确定,产权的初始确定,这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产权能够进行流通交易。如果只搞初始产权确定并不是完整的改革,只有进行第二个改革才算是深入的。”国家林业局祝列克副局长在福建时说,“从这个角度讲,产权制度改革并不是简单地确定林地是谁的,而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总量放大,使人们的需求和各种供求在更高的程度上得到满足。”
据了解,福建的林权改革作为南方集体林区改革的示范点,林改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的变化。据福建省林业厅的有关资料,全省非公有制造林比例从1999年的不足20%上升至目前的70%以上,每年速丰林造林面积是林改前的2倍至3倍。
林改也带给林农新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的改变。当地人形象地说:“把山当田耕,把竹当菜种,要像种粮一样育林,像管田一样管林。”2003年,永安农民人均林业收入为1913元,几乎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一半。林改也充实了村集体的“钱袋子”,修路、建水电站、办医疗等公益事业有了经济保障,这为“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找到了突破口。
“改革已经到了第二步,今年10月18日,全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林业要素市场——永安林业要素市场正式成立。市场下设林权登记管理中心、森林资源评估中心、木竹交易中心、林业科技与法律服务中心、林业劳动力培训中心5个中心。依托这个市场,林竹不需砍伐,可以像期货一样,随时进行变现。”刘道崎说。永安市小陶镇林农黄东明说,去年3月他种了351亩桉树,每亩投入400元,今年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成功转让。
12月6日,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会的与会代表参观了永安要素市场。
走进要素市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不断变换画面的荧光屏竖立在大厅正中央,上面写着林木供给的各种情况,包括卖方姓名、经销商名称、树龄、拟转让价等等,林权登记、竹林交易、评估等服务机构就散落在荧光屏的右侧,永安市各大林业企业的展厅位于荧光屏的左侧。据介绍,不仅是福建的各类商人光顾此地,江苏、浙江一带企业主也是这里的常客。截至11月26日,这里已达成林权流转交易面积12.56万亩,交易金额7803万元,达成林权抵押贷款1567万元。
我们常常把森林说成“绿色银行”,但有多少人把“绿色银行”当成财富的积聚地呢?林地和林木没有进入流通市场,就显现不出它的价值。一旦盘活带来的重大能量是无法估量的。
就此,祝列克感慨地说,永安的林改念到了“真经”,永安的改革是当前我国的南方集体林区是一个方向。
(按:本文系经济日报福建记者站投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