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满是春意荡漾的罗坊乡,映入眼帘的是连绵不绝的青青翠竹,传入耳畔的是阵阵哗哗涛声中串串开心的欢笑。“昔日冬闲无事做,醉酒声伴杠开花”已成过去,沿途的半村村、左拔村、桥头村,家家显得恬静,难听得几声狗吠,即使村中偶而走过几个农人,多是荷锄挑箕,步履匆匆。听司机小黄说,在这个季节里,虽在他们乡的田地里见不到几个人,可他们一个都没闲着,都上竹山修路和经营竹林去了。现在的罗坊乡,没有冬季,只有春天!
该乡党委书记张团一脸笑意地对笔者说:“我们乡虽说区位劣势突出,财力薄弱,但我们能摸清乡情,吃透民情,因情制宜,以实施‘领头雁’工程为抓手,引导并带动全乡村民大做‘两子一叶’(竹子、鸭子、烟叶)文章,发展经济、实现增收的步子越走越快。别看我们起步晚,小乡依然能够做出大业绩!”据统计,这个乡至年底可完成工业产值6747万元,占年计划的101%,;农业产值可完成4366万元,实现年初计划;固定资产投资可完成137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4.7%,比增13.2%。农民人均收入可达4731元,比去年增收158元,比增3.8%。这一系列数字在外人看来是不显得那么的“牛”,但若是你能身临其境感受这里干部们的工作,体验老百姓的舒心,那时的你,将感到这份业绩背后的那沉甸甸的责任和情怀!
领头雁,领出党旗迎风展
若是去年初你来了解该乡的支部建设工作,有关领导当时肯定要难堪一番:掩双村的支部换届居然连支部书记都选不出来,左拔村、桂仁村、岳地村已有三年时间未发展过1名党员了。部分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两委关系不协调,党员党性意识较弱等问题,深深刺痛了乡党政一班人的心。党建工作正经受着冬的严寒。面临窘境,支部建设和党员教育工作被迅速列入乡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经过多方走访和调研,《关于开展“领头雁”工程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于今年4月20日出台并下发,由此拉开了农村党支部堡垒建设和党员带头引领村民共同致富的一场场攻坚仗的序幕。
“过去不用说我们说话、提意见没人睬,就是支部书记答应的也不管用。现在不同了,我们党员有‘权’了!”岳地村一位姓江的党员高兴地告诉笔者,自乡党委在各村实施党员“三先”制度以来,党支部的地位提高了,作为党员腰板也挺了。长期以来,不少村支部的工作为“开开会,洗洗脑,收党费”,大部分党员对村里重大事项不知情,更谈不上监督和评议村委会工作。“三先”制度规定,凡村里要推出的重大事项,党员有权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特别是明确要求山场拍卖、乡村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重大事项,在村两委研究后,必须提交党员大会讨论,确无较大异议后,方可交给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如左拔村党员在讨论村两委提交的建设村安息堂提前收取林地使用费问题,一党员提出先清欠部分村民欠款以获得大多数村民响应的建议,使村两委采纳了分步骤实施这项造福工程的好事。溪源村遇村道建设集资难题,一党员提议先发动村民捐款以解燃眉之急,转变了村两委原先争取上级资金再继续建设的被动局面。
村民看党员,党员看支部。由于长年以来村财薄弱,不少村支部与村委会办公场所环境相对破败,条件简陋,连党员村委都不愿前往,宁愿直接到村书记或村主任家。乡党委抓住撤并村小学、整合教育资源的有利时机,挤出有限资金扶持村两委利用闲置校舍整修为村两委办公场所,面貌焕然一新的村两委办公场所大大改善了村两委的对外形象,每逢节假日,村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到这里举办各种有着乡土气息的文娱活动呢。
支部的舵撑起来了,党员的心暖起来了。乡党委及时推出的党员“暖心”工程要求,支部要定期走访党员,服务和慰问困难党员。吴坊村支部的3位支委在近三个季度里已对本村25位党员每人走访了2次,其余10个村的支部委员也都已走访了本支部的大部分党员。据初步了解,通过走访,各支部收集到的党员意见、建议汇总到乡党委的有96条,帮助党员解决生产、生活困难25件。掩双村支部帮助党员马樟荣调整田块12亩,用于种植烟叶,使其今年仅烟叶一项收入就达2.4万元。困难党员马木春患重病期间,支部不仅请人照顾,同时发动党员捐款助其度过难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市组下派相对后进村的党支部第一书记在疑聚民心、发展经济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派驻到左拔村的经贸局干部严学高请来了浙江林学院的金爱武教授进行竹林高效经营的现场指导,使得村的竹林收益大增;派驻到掩双村的交通局干部马荣辉直接顶了村支书的缺,在村主任罗智仁的配合下,第二期的乡村道路硬化顺利动工,52户村民的饮水工程也已投入使用,赢得村民们的一致赞誉。
组织发挥了作用,党员有了工作热情,致富路上又能大显身手,党在村民中的地位得到迅速提高。在春的召唤中,今年来该乡共发展了8名新党员,三年来发展党员的左拔、桂仁、岳地村均已实现了零的突破,领头雁领出了一个新天地!
走新路,走出致富阳关道
来到左拔村村主任吴福生116亩的“夫妻高效竹林山场”,你会不由自主地对这对夫妻强烈的科学育竹意识所感动:他们今年已进行了2回按技术要求采用开沟施毛竹专用肥8000多斤的劳作,投入2万余元在山上修建了引水池,14支喷灌枪正喷着水,斜斜的山坡上全都覆盖着稻草。半山腰的山坡处在这冬季居然有苦菜生长着。吴福生告诉笔者,高效经营的竹林确实不一般,毕竟在金教授的指导下才干了不到两年,今年仅冬笋一项,目前为止已实现每亩720元的产值,预计冬笋全部上市可达1500元。今年被评为笋竹节“林业工作十大标兵”的吴福生的妻子马述莲插上话说:“明年我们夫妻还要再扩大高效竹林经营面积,多投入实现多产出,为村民们带个好头!”据了解,左拔全村95户竹农已100%按竹林高效经营模式进行操作,已施用专用肥50多吨,低改面积达5250亩,占86%,竹林喷灌面积可达860亩以上。分管林业的乡人大主席邓春强介绍,罗坊乡是个竹子大乡,有7.2万亩,人均12亩。在竹林科技培育和高效经营方面,他们虽起步较晚,但成效显著,建立起了左拔村为毛竹高效经营示范村,建成分级分类高效经营户40户,面积达2100亩。全乡竹业产值将实现6000万元,仅竹业一项农民人均可增收300余元。
山上抓经营,山下抓加工。该乡依附市竹业龙头企业,甘当配角,年120万根的伐竹量也有了它增收的渠道。全乡现有毛竹加工企业4家,破蔑机163台,培育出的竹胶板半成品专业村的岳地村,42户竹农,户均破蔑机就有1.1台。半村村村民罗金模投资310多万元创办了“永发竹制品有限公司”,年生产竹香芯240吨,竹帘3万张,竹帘席成品16万平方米,产值可达500万元以上。不久前,他们还引进外资600万元创办了“永安鹭燕竹制品加工厂”,在填补了该乡规模以上企业空白的同时,增加了全乡竹子的就地消化能力。届时,该乡90%以上的毛竹可实现就地加工。
毛竹下山,道路是瓶颈。该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树典型、抓突破,选择竹林面积最大、最边远的坪坑、岳地村作为开筑竹山道路的试点村,经过三年努力,坪坑村已开出竹山便道50公里,岳地村近60公里,为两村的竹农带来了丰厚的竹林效益。在榜样的示范带动下,全乡各村在这两年也大掀开辟竹山便道的热潮,全乡现已开通287公里,已基本改变了竹山失管和竹子难以下山的困难局面。
竹业是根本,林木作补充。乐于借鉴新生事物的罗坊乡民,从贡川镇的红安合作林场找到共同点,不少农户结成了林木效益共同体,较典型的是由16户林农于今年9月1日自愿组建的左拔家庭股份合作林场。该林场按照“自愿入股,共同管理,保障权益,获利分红”的原则,将各股东的自留山和承包到户的山林折成股份组成,经营山林面积2290亩,股金200万元。他们还打算吸引更多的农户主动加入,力争经营面积扩大到5000亩以上,股金达500万元以上。同时加快适合该乡立地条件的速生丰产林建设,使林木结构更趋合理,产出效益更加突出。据了解,该乡今年栽下的速生丰产林树种“光皮桦”有456亩,明年打算再造600亩。笔者分别在掩双村的马炳生山场和罗坊村的罗洪亮山场看到,今年四、五月新植的“光皮桦”,平均高度已达1.7米,最高的有2.5米,平均地径已达5厘米。
罗坊乡的竹子文章做得丰满喜人,烟叶文章做得红红火火。别小看这个乡发展烟叶生产起步较晚,他们的后来居上之势让人啧啧称奇。今年,该乡烟叶种植面积1340亩,烟叶收购产量达3976.6担,产值222.87万元,其中上等烟比例达60.4%;实现亩产148.4公斤,亩产值1681.8元,户均收入11371元,比上年增加产值101.87万元。在这些数学上,上等烟叶比例、亩均产值和亩均产量三项指标均列全市首位。罗坊村村民罗其标,今年种植烟叶9亩,上等烟比例达66%,实现收入2.2万元,亩均产值达2400元,是我市今年名副其实的“烟王”。当笔者问起小小的罗坊乡烟叶生产何以坐上全市“老大”这个位置的秘诀时,分管烟叶生产的宣传委员吴劲东高兴地说:“科技、求新,使我们大获全胜!”原来,通过乡党委、政府及广大农口干部们的积极引导和努力工作,村民们大面积运用了“漂浮育苗”、“湿润育苗”、“白云石粉溶田”和智能化烤房等新技术,使得开始还心存顾虑的村民一帆风顺地圆上了种烟致富的美梦。
说到罗坊,不能不提到享誉八闽的“梦溪”腊鸭连续两年在三明市举办的地方名优特产品评比中被评为金奖,并荣获省消费者协会“绿色消费推荐产品”称号的“梦溪”腊鸭,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宣传和鼓励下,今年全乡养鸭户达346户,养鸭数达10.7万只,加上江西、龙岩及宁化等地的鸭农送来加工的生鸭,预计全年生产销售腊鸭20万只。与此同时,他们正积极工作,力争将“梦溪”腊鸭列入市旅游产品,以提高附加值,增加鸭农收入。届时,熏香四溢、美味可人的“梦溪”腊鸭将冲出八闽,冲出国门,成为成千上万中外食客们的至爱。
尊民意,文明兴乡谱新篇
去冬今春的罗坊乡人大代表会议上,人大代表提出的三个议案促使乡党委、政府加快文明兴乡的步伐,尽快让生活在偏远乡镇的6000余位村民群众融入现代文明生活的怀抱。值得庆幸的是,该乡党委、政府不负众望,不仅三个提案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而且一些社会公益事业也在同步推进。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罗坊乡的乡村道路硬化工程在前些年进展不大,因为道路建设需用的基础材料如砂石、水泥等均要从其他乡镇运来,买碎石就更加困难了。正因为如此,该乡修筑乡村水泥路要比其他乡镇每公里成本多增4至5万元。在全乡的11个村中,已有6个村的水泥路连接到乡主干道,仍有5个村还暂时无法享受这种“待遇”。代表们的议案使得乡党委、政府迅速调整了基础建设布局,在积极争取上级专项定补资金的前提下,一边挤出极其有限的运作资金,一边是乡党委书记、乡长亲自带领全体机关干部下到村里,进入农家,做耐心细致的宣传、动员、解释工作,积极争取修路资金。在乡领导及干部们的诚心感动之下,有关村的村民都积极行动起来,自觉投入到这项造福工程之中。坪坑村乘着林改东风,成功拍卖了200多亩山场,筹集资金112万元。同时,党员还带头捐款,全村16名党员共捐款5600元。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影响带动下,全村共筹集捐款21000元用于道路建设,目前该村的3.2公里道路硬化工程已顺利完工。溪源村拿出了林地使用费投入道路硬化工程建设,在尚有部分缺口的情况下,村两委发挥“领头雁”的作用,把去年卖“国庆桃”的收入借给集体修路,书记陈邦昌借出1万元,个人还捐出500元;去年7月因受伤而瘫痪在床的党员、村委会主任陈济源也借出了5000元;村委马述荣连拿出自家的其它收入垫上也借出了2万元。村两委的高尚之举,深深感动了400多个村民的心,借款、捐款踊跃,该村连接集镇的5.2公里的改造工程,已于今年10月份正式交付使用。具体负责道路建设工程的乡党委副书记兼组织委员林青告诉笔者,他们现在甚是欣慰,因为经过他们的努力,就乡村道路硬化工程建设给市乡两级人大代表交了份较为满意的答卷:一年来,全乡已动工兴建8条线路,总里程达27.1公里,目前已完成并交付使用17.1公里。另外,总投资140万元、全长3.6公里的五里亭至岳地二期改造工程已进入招投标阶段,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可竣工。现如今,各村已打破了“有多少钱修多少路”的被动观念,树立“修多少路找多少钱”的胆识,今年他们将林改增收村财用于道路硬化改造工程的资金达300多万元,村村想修路,人人走好路的良好氛围业已形成。
今年初,罗坊乡集镇所在地的村民能收看到的只有5套上星节目,这让当地村民多少感到心里不平衡,特别是他们收看不到永安、三明两地的电视节目,在那里工作的干部们总担心自己的思想意识跟不上市委、市政府的趟。人大代表们关于增加收视节目、改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议案摆到了乡党委、政府的决策者面前。立志有所作为的该乡党政一班人,凭借自己的智慧,首先在今年的上半年改良接收设备,收视节目由5套增加到了15套。他们并未就此停步,而是主动寻找扩大接收电视信息源的路子。在市广电局的大力支持下,该乡与联通公司达成了“光纤线路换市场”的共赢协议,即利用联通光缆剩余带宽传输广电信号。作为交换,党政干部们身先士卒,带头换购联通手机支持广电联网工程,基层所站及村主干们也积极参与到这项支持公益事业的行动当中。不到4个月就有120多台联通手机在罗坊乡境内使用。有的干部为保留原移动用户的工作关系,不嫌麻烦,一身二机,在当地传为美谈。这项为民工程正在进行之中。据悉,春节前一期工程的集镇及罗坊、吴坊、溪源三个村将开通37套电视节目。
乡政府所在地的镇容镇貌整治工作,随着市、乡两级人大代表的提案而进入了具体的规划论证阶段。规划建设包括一座使用面积约1200平方米的经贸市场和一处文体休闲场所,已委托市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具体分管村建工作的赖伟副乡长告诉笔者,集镇改造工程若一经乡人大代表讨论通过,就将列为他们明年上半年的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笔者心想,用不着多久,这里无疑将是一幅新模样!
有道是:远乡惠风吹不尽,春意已绿大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