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发现80年前岩连宁永边区根据地会议纪要
火红的7月里,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吴地张家山的岩连宁永边区根据地宁西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发现了1934年5月23日区苏维埃政府成立时的会议纪要。
一、阁楼的竹筒里发现一个毛边纸记录本
据小陶镇文化站站长黄光棉介绍,2013年5至7月,永安市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吴地张家山苏维埃革命旧址在永安市文体局、博物馆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全面的维修,期间,做为协助工程队工作的吴地村民蓝道昌,在遗址维修到右侧正房第一间的时候,发现正房上面有个阁楼,他便从这个阁楼的暗道爬上去看,发现里面有个竹筒,竹筒里有一团纸,这个竹筒是用来榨烟丝的,蓝道昌把这筒纸拿下来,摊开一看,里面是一个毛边纸的本子,里面写有毛笔字,本子的四周已经被虫子咬过。总的印象来说,这个本子与老一辈人的八字书差不多,装订时用纸绳捆绑。
由于受文化程度和历史知识等方面的自身条件约束,蓝道昌没有仔细看这个本子记录了什么,而是找了一个文件夹,将这个本子夹起来,与宁西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的其他文物放在一起。
二、文化站站长确认这是80年前岩连宁永边区根据地会议纪要
2014年夏,在永安市委党史研究室牵头下,吴地村在原宁西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上着手建立岩连宁永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小陶文化站站长黄光棉,开始着手整理原岩连宁永边区宁西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的资料,“当时我觉得这个第一党支部里面的资料相对比较少,于是我就到杂物间这堆东西去找,结果,打开这本这个文件夹一看,哎呀是个记录本,而且还是1934年5月23日的,里面用小楷毛笔字记录了永安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和区乡苏维埃政府,以及游击队和儿童团的成立情况;记录人是温光美”,黄光棉说。
黄光棉告诉笔者:“这本记录,非常有价值,记载了1934年5月23日,由岩连宁边区游击队司令员杨志平,政治委员杨志林主持召开会议的情况,宣布张家山苏维埃政府属于宁西区苏维埃政府并宣布成立,同日宣布了三位同志入党,同时宣布钟秉生、温光美、范有昌等三人组成的党支部成立。记载了钟秉生为党支部书记,温光美任组织委员,范有昌任宣传委员。会议纪要显示,这次会议,边区有游击队员300多人参加,同时还具体列出60多名到会人员名单”。
三、与60年代的口述记录有出入,该如何采信?
据了解,上世纪60年代,永安市有关部门曾对岩连宁永边区根据地的建党建军建政情况做过调查,并于上世纪90年代委托厦门大学出版了《燕江红旗——永安土地革命时期史实存录》,其中温光美的回忆录《忆张家山党支部》和蓝有美的回忆录《张家山苏维埃政权》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宁西区苏维埃政府和张坑乡苏维埃政府成立,以及张家山党支部和岩连宁边区游击队的相关历史,但是这次发现的岩连宁永边区宁西区苏维埃政府及张家山党支部、岩连宁永边区游击队成立的有关情况,却与温光美、蓝有美的回忆略有区别。“以往的口述资料是温光美任书记,而这次发现的会议纪要里的记载是钟秉生任书记,会议纪要还宣布了张家山宁西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是蓝阳生,军事部部长钟林辉,成员有蓝有美、刘美龙、刘道生,而以往的口述回忆是钟秉生任苏维埃政府主席,蓝阳生任副主席。会议纪要还记载,大会通过‘不满18岁的儿童参加儿童团,18岁以上的青年参加游击队员’的规定”,黄光棉说。
不仅是当时的人员职务有所不同,就是对《会议纪要》上的落款时间“一九三四年五月二十三日”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有人认为,这是农历的纪年方式,按新历就是1934年的7月初。
正因为有这些不同,因此,对这份《会议纪要》的真伪,也出现了争议。有人认为,上世纪60年代红色遗址普查时,温光美和《会议纪要》中提到的参加会议人员刘志本等当时健在的村民曾对后来成为《燕江红旗》回忆录的文章有过签字证明属实,既然他们敢签字就应该是负责任的,很难判断哪一份是真,哪一份是假。
还有的人以这份《会议纪要》字迹工整,用的都是简化字,等等,对其真伪提出了质疑。
四、请民间党史专家、文物鉴别高手判真伪
无论是《燕江红旗》,还是这次发现的《会议纪要》,都记载了岩连宁边区苏维埃政府、张家山党支部和岩连宁边区游击队成立的情况,所不同的是,两份证据上的人员名单职务有所不同,涉及的时间上,理解不同。如何鉴别其中的真伪?为此,笔者采访了见过这份《会议纪要》的永安著名的民间收藏家、永安民间著名的党史研究爱好者安孝义先生。安孝义先生从事民间收藏数十年,2011年曾作为永安市委党史研究室特邀研究员参加了永安申苏工作,2013年秋,安孝义被评为三明市申苏工作先进个人。安孝义说,从他对这份会议纪要的鉴别来看,造假者要想造出这样一份虚假的会议纪要,是不可能的,“现在发现的红色文物造假,一般出现在通用性的票据之类;这份《会议纪要》属于地方性的文件,如果要造假,造假者必须熟悉当地的历史和人文,他必须了解这些事情的内因和外因,否则他要做一份这样的文件,是相当困难,我认为这份文件从它的纸质和书写,以及发现它的地点,都证明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原始的现场记录”,安孝义说。
这次发现的会议纪要还列举了60多位有名有姓的参会人员,而这些参会人员大多是当地人认识的人员,“如果是造假的东西,其中的名字也是编造的,这么多名字,有名有姓,都是真实姓名,不可能是造假的”,安孝义说。
这份会议纪要所记载的开会时间是简化汉字记录的“一九三四年五月二十三日”,对于这份会议纪要记载时间,安孝义的理解是阳历1934年5月23日。“我在大量收集永安地方文史和阅读党的一些文件时发现,一般采取这种形式是采取公历;另外,《燕江红旗》124页上的《温光美忆张家山党支部》一文也有‘红军独立第九团于1934年5月间先后进入张家山,在张家山一带活动。5月23日在张家山誓师,司令员王子平、政治委员杨志林,共有游击队300人’的回忆,印证了这次《会议纪要》发生的时间”,安孝义说。
对于有人质疑这份会议纪要上简化字很多的问题,安孝义说“简化字,也称简体字,古已有之,1930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刘复、李家瑞合编的《宋元以来俗字表》,反映了一千年来简体字的发展情况。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国语筹备委员会编订的《国音常用字汇》,收入不少简体字,并指出:‘现在应该把它(简体字)推行,使书写处于约易’,因此,如同永安发现的红军标语也有很多简化字一样,当时就用简化字来记录实属正常。
安孝义说,要鉴别这份会议纪要的真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开门办党史,让群众一起来参与鉴别这份文件的真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寻访当地人,寻找当事人的子孙及其史料来验证会议纪要所记录的往事。“既然可以肯定这是一份原始记录,就应该以原始记录来修正口述回忆录中的差错,这才是对研究历史的科学的态度”,安孝义说。
目前,这份《会议纪要》还保存在岩连宁永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有兴趣参与鉴别真伪的朋友,可以到岩连宁永边区纪念馆参观并参与鉴别。
永安刚发现的80年前岩连宁永边区根据地《会议纪要》
刚发现的80年前岩连宁永边区根据地会议纪要记载了参加会议人员名单和记录人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