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装备部老兵到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重走长征路
2014年9月12日下午,两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以自驾游的方式,到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重走长征路,并委托当地遇到的向导、石峰村民罗仁发向石峰村赠送了写有“重走长征路”的书法。
据了解,来到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的两位花甲老人分别是:解放军总装备部下属某研究所的退休干部田竞和总装备部某中心原主任王向东。
田竞是老红军田长华的儿子,从小听着父母讲述长征故事长大。今年6月11日至6月30日,田竞和他哥哥田毅、姐姐田晓红等三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以“单车、独驾、无后援”——即一辆车、一个驾驶员、没有行程支持及预先接应安排的极其艰苦的方式,走完了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线。这次,田竞和他的同事要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他们于9月10日从北京出发,11日达到江西兴国,12日到达瑞金和长汀县中复村、永安市石峰村。
田竞说,他在出发前曾通过互联网和有关书籍看了几千万字的资料,写下的《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路书就有几十万字,“不到‘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原名钟屋村),就没有到长征路程最远的起点;不到‘北上抗日宣言第一村’石峰村,就没有到长征起始的宣言地”,田竞说。
从田竞发来的《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路书(片段)中看到,其中摘录的石峰村红色历史介绍,包括了《三明日报》刊登的《荣誉村民牵手“北上抗日宣言第一村”》、《永安:拨款100万抢救“北上抗日宣言第一村》和人民网党史频道的《北上抗日宣言第一村石峰》、《永安是长征最早出发地》等文章内容摘录。
在瓦窑头厝,田竞仔细浏览观看了红军抗日标语“全中国抗日的工人农民士兵团结起来,实行对日作战”、“红军是抗日反帝的军队”、“国民党说抗日,为什么把东三省送给日本帝国主义?拥护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等,随后,两位北京客人还与罗仁发一起举着一幅写有“重走长征路”的书法作品和101岁老红军王定国题写的“长征精神”的队旗,在瓦窑头厝的客厅前合影留念。
田竞等自费重走长征路的“总装备部老兵长征路支队”还建立了微信公众号“重走长征路”,其中的一篇题为《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第三天》的文介绍说:“接着,我们到永安石峰村(石丰村)——发布《北上抗日宣言》的第一村,北上抗日即北上长征。红九军团护送红七军团北上抗日之地(会师地)。中复村和石峰村是近年来被‘正史’确认的长征出发地,来人不多,我们得到村领导和村民的关注欢迎”。
离开石峰村,他们又返回瑞金,再沿着中央机关主力红军的长征路线重走长征路,9月16日晚,田竞一行在湖南道县落脚,他在电话中告诉笔者:“我非常赞同你们在互联网上发表的那些文章观点,红军长征是经过充分准备的军事战略大转移,是有宣言、有纲领的北上抗日,不是一些人所说的所谓‘逃跑’,1934年7月15日,红七军团挑着160万份事先印好的传单,包括《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在石峰村首次发布,这是红军长征史上的一件大事,因此,不到石峰村,不算走完长征路”,田竞说。
田竞说:“这次石峰之行,也给我留下了一些遗憾,首先是没有指路牌,要找到石峰村很不容易;其次,没有停车场,我经过小半线8公里时,看到了全国唯一的红军庙,可是,找不到地方停车,没能停车下来看”。
“因为还在赶路,我目前只能简单在我微信上做个概况简介,回去后,每到一个地方的见闻,我都要写成专题,出书”,田竞说。(管其乾)
 |
图为田竞一行赠送给北上抗日宣言第一村石峰村的书法《重走长征路》(管其乾摄影) [IMG=201492184941.jpg] |
左起田竞、罗仁发和王向东在北上抗日宣言第一村石峰村瓦窑头厝合影留念(潭立颖摄影)
注:田竞还提醒笔者,要在网上注明:石峰村是旧地名,现在地图搜索和卫星导航上搜索要用“石丰村”才能找到,不然很多自驾游的网友找不到这个村庄。百度搜狗“长征路上第一缕红飘带”,精彩更多!!另外,请需要到石峰村旅游,但找不到路,或有其他困难需要提供咨询帮助,或需要配合宣传的自驾游网友事先与石峰村两委或当地人联系,百度搜索“管其乾博客”,可找到联系方式。因为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纪念馆还没有配备专职解说员,钥匙委托当地农户、房东掌管,如无事先约定,经常去干农活,因此,提倡提前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