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使:一袭飘然白衣,一顶别致燕尾帽,以她优美的身姿,穿梭在医院的每个角落中,如此美丽的场景,勾勒出白衣天使默默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无私奉献的画卷……但是你是否能够想象另外一种画面:白衣天使,脱去洁白的燕尾帽,一成不变的白大褂,换成了有颜色或者碎花图案的分体衣裳,依然兢兢业业地奉献在临床护理岗位的第一线,给人予温文尔雅,给人予朝气蓬勃。这就是永安市立医院的护理天使们。
护士服起源于公元九世纪,那时,已有“修女应穿统一服装,且应有面罩”(后改为帽子)之规定。护士帽的原型是修女帽,最早在医院参与护理工作的是修女,她们虽然没有经过护理技能培训,但靠着奉献的精神,让人们对护士帽留下了美好的初印象。当时病人们在漆黑的夜里所等待的“提灯天使”,就是一盏灯、一顶白帽的标配。对当时的病人来说,这种源自修女帽的帽子,是一种能使他们获得安慰的身份标识。真正的护士服装应该起始于南丁格尔时代。19世纪60年代,南丁格尔首创了护士服装,护士帽经过时代的变迁,演变至如今护士标志性的燕尾帽。1928年,第九届全国护士代表大会,毕业于北平协和高级护士学校的林斯馨女士首先提出统一全国护士服装的建议,此举推动了中国护士服装的统一,并且在这次会议上正式将护士帽命名为“白色燕尾护士帽”,洁白的燕尾帽,象征着圣洁的天使,让人们体会到护士形象的美好与护士职业的崇高、圣洁和荣誉。每逢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医院、护士学校等都会举行护士授帽仪式,并点燃蜡烛,朗读南丁格尔誓言,这种授帽仪式代表着护士正式成为一名“白衣天使”,也有象征祝福、期许及薪火相传之意义。
纵观目前医疗护理工作需求来说,“燕尾帽”是作为护士身份的象征,但其实际作用已经渐行渐远。青岛市护理学会王玉玲理事长曾说过:护士帽的设计初衷,除了象征着圣洁的天使和崇高的职业,更多的是为了让护士在工作过程中防止头发脱落,从而避免污染,实现无菌操作的规范要求罢了。
但是据不完全统计,大多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却不予苟同。首先是认为清洗不方便,不容易干,易导致燕尾帽细菌的不断滋生,不利于护理人员工作的各项无菌操作要求。其次是认为燕尾帽戴起来很不稳妥,对临床的各项操作带来很多阻碍。面对诸多不便,让燕尾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窘境,迫切的需要改革。
针对燕尾帽给临床护士工作中带来的种种问题,永安市立医院护理部通过调查研究,汲取国外先进医院护理人员脱帽上岗的成功经验,参考国内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护理人员脱帽上岗的案例,最终决定执行我院史无前例的一次大胆创新与改革,在我院各个科室逐步开展护理人员脱帽上岗。
从2007年开始,首先为怀孕护士选定粉色长款的娃娃装,让怀孕的护士上班能穿上宽松、舒适、温馨的孕妇装,充分体现护理管理者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并以NICU、儿科、妇产科为起点,与孕妇装同定为粉色系列,撤去以往的白大褂工作服,换上了粉色小碎花分体式的工作服,即简单大方、干脆利落,又契合妇产科、儿科的专科特点。而这三个科室换下来的工作服则补给普通内外科的护士,既确保原有工作服的延续使用,又不至于造成浪费。
2010年,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服也焕然一新,对于一个堪称为“生命的绿色通道”的特殊科室,象征的是生命的复苏与重生,他们身着的是墨绿色的分体服,衣服左胸及右上臂分别有一个急救的标识,肩背部有一警示作用的荧光条,给人以英姿飒爽的干练又保证夜间出诊的安全。
今年,普通内外科的护士们,也相继换上了蓝色小碎花分体式的工作服,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的清新。但是,我院门诊仍然保留着经典的长款护士服及燕尾帽。这不仅仅是对经典护士服的传承,更是对护士神圣职责的坚守,因为燕尾帽象征着纯洁,代表着希望,凝聚着奉献。
我院护理部庄尚秋主任说,尝试没有燕尾帽的工作服,是我院与国际接轨的大胆创新与尝试,在福建省三明地区尚属首次。这在我们永安市立医院施行以来,得到了护士姐妹们的认可和兄弟医院的赞赏,还赢得了病人们高度的评价。新款护士服让原本严肃、不苟言笑的护士形象焕然一新,展现给病人是美观大方,优雅纯美的气质。
时代变迁,国外的护士大多已实现脱帽上岗,“燕尾帽”的实际作用已渐行渐远,但是,从古至今,燕尾帽仍然是护士默默奉献的一个高尚的职业象征,所以我院在临床科室实施了脱帽上岗,但在门诊导诊依旧保留着经典的护士服款并佩戴燕尾帽,这即体现了我院护理部既为服务于临床实际考虑,又为传承燕尾帽的职业象征的宗旨着想的一次理性改革。我想这种权衡“燕尾帽”对护理人员工作的利弊的脱帽方式,使得燕尾帽的真正含义不变得黯然失色,反而是更加发挥其本质的意义所在。
粉色孕妇服
急诊科护士服
粉色小碎花分体服
蓝色小碎花分体服
门诊导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