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民情联络员”队伍。以网格化管理队伍为基础,健全民情民意采集网络和渠道,由村(社区)干部和村民代表组成,听民情,访民意,每天定时开启“民情信箱”,担当起连结群众和基层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建立“第一时间信息报送”制度,按照网格管理要求,实时处理“急、难”事,使事情在第一时间得到控制和解决。同时完善了反馈报告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进一步提高对民情处理的反应能力。
二是完善“民情日记本”制度。要求挂包村领导、干部做到“四个必到”,即发生群体性事件必到、发生安全突发事件必到、村民情会必到、村调解会必到,并为每个干部发放一本民情日记本,将走访情况进行记录。镇网格管理中心,每十日汇总一次民情,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集中疏理,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一时解决不了或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也给予一个明确的反馈。
三是设立“三个工作日”机制。将每周一作为“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日”,镇领导轮流在便民服务中心接待群众来访,发挥领导的岗位优势,对来访的事件,特别是疑难问题全程跟踪,直到解决。每月15日为“村干部接待日”,由各村两委成员轮流在本村便民服务站开门接待辖区居民群众,主要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婆婆妈妈”的烦心事。每月20日为镇“人大代表工作日”,让代表轮流在选区便民服务站值班,接待来访群众,倾听意见,主要解决关于民生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