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0岁的罗佛森是市邮政局的一名普通投递员。无论严寒酷暑,每天骑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投递上千份报纸信件,这样的日子,罗佛森已经坚持了二十年。
一路走来,罗佛森真诚做好投递工作,先后获得了2006年度福建省邮政先进报刊投递员、2011年度三明市邮政优秀投递员等10多个荣誉称号。
从外线到投递
罗佛森是贡川镇人,1996年9月从永安职专毕业后,进入市邮电局工作。一开始,罗佛森干了半年的外线工,装电话、拔电缆、扛电杆,经常一下乡就是十天半个月,7点出班,下午五六点才收工。一根电杆一吨多重,五六个人合力才抬得动,有时重心不稳,罗佛森还摔下田埂,弄了一身泥。
1997年,罗佛森通过招考进入投递员队伍。当时,邮电局以段为单位,将城区分成了10多个投递区,新手跑“三段”是个不成文的规定,因为“三段”位于城郊的大炼、吉山、文龙、霞岭村一带,是当时所有投递区最辛苦的一段,不仅偏远,而且全程都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
当时,报纸信件还是用火车运送,通常凌晨四五点抵达永安。罗佛森每天凌晨5点半就出了门,到邮电局分拣1200多份报纸,还有三四百封的信件,一一盖上邮戳,8点开始投递。刚开始的时候,由于路况不好,自行车上又驮着七八十斤的报纸信件,一路颠簸,摔个两三趟是常有的事,加之邮路不熟,经常忙到下午两三点才回来,连午饭都顾不上吃。
尽管辛苦,可罗佛森从来没有一声抱怨,只是轻描淡写道,“咱是从农村出来的,这点苦没什么,完全可以坚持。”二十年的投递生涯,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尽管雨衣避身,可雨气还是会闷进身体,罗佛梦落下了病根,现在只要天气变化,他的膝盖就会酸痛,前年甚至严重到几乎没办法走路。
投递不怕麻烦
城区现有28个投递员,而一干就是二十年的投递员并不多,只有五六个,罗佛森就是其中一个“老将”。
二十年来,随着城区版图的扩大,投递段也调整为23个段,这其中的12个段,罗佛森都一一跑过。许多老的小区,门牌号没有顺序规律。每换一个投递段,为了尽早熟悉环境和路线,少走错路,罗佛森都会自制一份投递地图,哪条街道、哪栋小区、哪个门牌,都标注得一清二楚,投递效率大大提高了。
罗佛森参加工作以来,我市换过两次门牌号。在投递过程中,罗佛森发现,一些信件的收信地址含糊不清,或者写的还是作废的老门牌号,为投递工作造成了麻烦。这时候,罗佛森没有将信件直接退回了事,而是通过物业、社区居委会等途径,了解收集人信息,想方设法让每封信件都能找到自己的主人。
一次,有封信上只标注了“美食街饭店”和收信人名字,而整条美食街有二三十家饭店,罗佛森一家一家挨个儿询问,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将信件送交到了主人手上。类似这样的“麻烦事”,罗佛森还做过很多次。
举手之劳助人
现在,罗佛森负责“九段”,在解放路、新桥、铁路一带。九段有两处陡坡,其中一处位于林业新村,长约200米。上坡时,由于电动车驮着重重的报纸和信件、包裹,很难骑得上去,只能停下来推车,很是费劲。辛苦之处还有很多,可在罗佛森眼里都微不足道,他尽心竭力,只想着为九段的2000多户居民提供最优质的投递服务。
2013年底,一封联名感谢信送到了市邮政局领导手上,字里行间满是燕东街道长坑垅园丁新村6位退休老师对罗佛森的褒奖。在这些老人眼里,罗佛森投递工作认真负责、态度友好、乐于助人。
一次,70多岁的退休教师李谋华和爱人生病在家,又急需用钱,正好碰上了来送报纸的罗佛森,便请他帮忙去银行取钱。夏天中午的阳光很烈,可罗佛森二话不说,接过存折立马就赶去银行,没过多久,就将1000元和存折送交老人手上,并婉拒了老人给的跑腿费。在他看来,“人家这么信任我,又是举手之劳,我干嘛不帮?”
代买邮票、代取包裹、代领汇款……罗佛森顺手做过的“跑腿事”不计其数,家住电机厂安置楼的郑大爷腿脚不便,他甚至经常帮忙购物、买药、汇款等。只要能为居民提供方便,罗佛森宁愿自己辛苦一些。(陈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