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西洋镇桂溪片的350多亩紫云英一次播种,已连续生长11年,长势依然良好。知道内情的人说,这主要要归功于去年12月刚刚获得三明市优秀人才的永安市农业局土肥站站长、能源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朱玲玲。
朱玲玲报评三明市优秀人才的材料才392个字,她自己也一再谦虚不要宣传她,于是记者只好转到她的同行、同事处了解她的事迹。熟悉她的人都说她在工作上有两个特点:进行农技推广力度大;工作扎实,善于总结提高。
1960后出生的朱玲玲1981年分配到永安农业局工作至今,20多年来克服农业工作的艰苦条件,长期深入农村、农业一线,以求实创新的精神,扎扎实实地搞好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和服务工作,并善于总结技术经验,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农业土壤肥料技术推广农村环保能源工作中取得显著的成绩:2002年以来开展土肥新技术推广及基本农田建设工作。组织实施省级商品粮基地建设优质稻项目3.29万亩,省级标准农田示范片0.2万亩,均取得显著成效。2003年度省级商品粮基地县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小陶优质稻项目0.98万亩建设任务,完成项目投资295.21万元,占计划100.6%。项目区通过推广优良品种及各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生产优质粮食7988吨,优质谷种900吨,无公害蔬菜4200吨,增加收入631.5万元,农民人均增收649.9元。这个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时,项目评比总分名列前茅,获得各级领导和群众一致好评。
一段时间里,永安等经济较发达的地方农村沼气工程建设遇到难度。2002年以来,朱玲玲具体负责沼气工程,她团结和带领全站同志开展技术培训3860次,培养沼气技工70人,使全市使用沼气技术的受益农户达5000多户,年节约薪柴1.5万余吨。她还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2万余亩,新增产值1660多万元,使每个建池农户平均增收节支约1300元,并改善生态环境和卫生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朱玲玲和她的同事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推进平衡施肥技术,逐步向优质、无公害、降本增效方向发展;重点抓好水稻、柑桔、蔬菜等作物上推广应用专用肥,去年累计在永安全市推广平衡施肥21.3万亩,其中作物专用肥6.9万亩;根外追肥22.6万亩,中微肥应用4.3万亩。同时,开展新型专用肥料在柑桔、茶叶、蔬菜上试验18项次。
朱玲玲和她的同事还积极协助农业155和农业执法大队,先后深入小陶、安砂、洪田、曹远、大湖、西洋、上坪等地对果园、农田受污水、煤水污染和肥害等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取样、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措施意见,为领导决策和调解矛盾提供科学依据,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百万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业务方面,朱玲玲曾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三项;2001年12月获得省农业厅土肥技术推广先进个人;2002年10月获得省农业厅农牧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2001-2003年获得福建省农业厅农村环保能源先进工作者;2002年获得三明市第三届十大杰出女性;2004年获得三明市“巾帼科技致富三明行”十大服务明星等荣誉称号。
在政治方面,朱玲玲2001年4月当选中共三明市第六次党代会代表,2003年7月被评为三明市优秀共产党员。 1993年和1998年连续两届当选永安市人大代表。她向永安市政府提出的“关于加强燕南市场管理”的建议,为改变市场的卫生落后状况提出了科学的设想。她还同其他代表一起提出关于“发展旅游业,提高我市经济增长点”,“关于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要求增加农业投入”和“建议市政府将农村财务审计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建议,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出谋献策。为此,1996年、1999年、2001年她先后3次被评为永安市人民好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