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至30日,我省普通高考考生填报升学志愿。志愿的填报和高招录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吃透高招录取政策,合理填报升学志愿,记者请有关专家进行解读和指导。
高招录取分7个批次进行
政策:高招录取分提前批、本一批、本二批、本三批、少数民族预科班、专科提前批、高职高专批等七个批次,录取时按批次不同时进行,即先录取提前批,然后本一批录取院校的投档,以此类推,直到高职高专批。每个批次的院校则是同时进行录取的。
指导:不同志愿批次之间没有影响,不可能出现前一批次退档晚了而影响下一批次录取的问题;但各批次有顺序问题,如果考生填报了提前批志愿并被录取,就不可能再参加本一批及以后批次的录取。在填报高招志愿时,应充分珍惜录取机会,尽量不要留下志愿空白,但如果是高分考生,志在某所重点大学,可以考虑不填报个别志愿栏。高校调档比例:1∶1.2
政策:今年仍实行网上录取。在统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高校确定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一般应控制在本校招生计划数的120%以内。
指导:这意味着上了高校投档线的考生,未必就会被录取。对于分数刚刚上线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留有余地,充分考虑到今年“知分填志愿”的特殊情况,千万不能觉得上线就上了保险。考生要考虑到同批线上甚至线下考生有政策加分等各种可能的情况,宁可把自己的成绩下调20分左右,再填报志愿。
退档时,高校一般是把分数在后20%的低分考生退掉,不会无缘无故地退掉高分考生而录取低分考生。如果是高分考生被退档,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考生的分数虽然高于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但未达到所报的专业录取分数线且又不服从调剂的;二是虽然总分较高但相关科目较差;三是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的要求。志愿优先原则
政策:高校录取投档比例确定后,对线上第一志愿生源充足的学校,省高招办根据线上第一志愿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给予一次性投足。对生源不足的,第一轮投档线上第一志愿考生,即采用志愿优先的原则;第二轮及以后轮次投档时,则根据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照考生参考志愿顺序依次检索出档,即采用分数优先原则。
指导:每个批次的第一志愿是非常重要的,许多高校都很强调志愿优先原则,设有专业级差。举例说明高校的专业级差:若考生报考某校,并达到该校出档线,但分数够不上所填报第一专业投档线,要参加该校其余专业志愿的录取,要把总分减去级差所设定的分数。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招生计划又不是很多,许多热门院校、专业第一志愿线上生源都十分充足,根本不会录取到第二志愿考生。因此,考生填报第一志愿应充分考虑,“冲冲看”的想法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考生第一志愿甘冒很大风险,那么余下的参考志愿一定要选择好,要有合理的梯次分布,不然第一志愿走不了,后面的志愿也走不了。建议以20分为一个梯次,并且合理搭配冷热门专业志愿,并尽量做到校内专业服从调剂。保护高分学生
政策:今年福建省仍对高分考生采取保护政策,主要体现在本科一批第一轮投档时,高考成绩名列理工、文史类全省前茅(按该类考生总数的1%比例确定)的考生,如未能达到其所填报的第一志愿学校投档线而无法出档时,其所填报的参考志愿第一栏视同为第一志愿出档,由高校决定是否录取。这一部分考生不占该院校原定招生计划,不会因此挤掉其他考生。
指导:享受高分保护的考生,由省高招办负责投档其参考志愿第一栏,但是否录取要由高校自行决定。从近几年录取情况看,省内高校普遍认可高分保护政策,但省外高校未必都予以采纳。有的省外院校要求这类考生分数要高出院校出档线十几甚至几十分后,才能录取。因此,高分考生要谨慎填报第一志愿,不能拿高分保护政策来“托底”。生源不足可降分录取
政策: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生源确实不足的学校,可在线下20分以内按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投档,由学校择优录取。另外,民办高职高专学校下降20分后,如生源仍然不足,可适当继续降分,最低降分幅度不得超过线下50分。
指导:对于考分不是特别高的考生,可以考虑一些可能降分录取的院校、专业,例如艰苦专业或冷门专业。如何确定院校和专业是属于热门还是冷门?专家说,在院校方面,声誉比较好的院校以及沿海等地理位置比较佳的院校都属于热门院校。在专业方面,理工科类目前热门专业有计算机、医学、通信、信息、英语、新闻、广告等;中等专业是经济类、一般的管理类、建筑类、理学和工学;冷门的专业是机械、化工、纺织、农林、地矿等;文史类一般没有热冷之分,相对而言,法律、新闻、广告是这几年的热门专业。
考生还要慎重对待每个批次的“院校间调剂”和“校内专业调剂”。在选择学校时,尽量选择多数专业都是自己喜欢的,同意“校内专业调剂”可增加录取机会;而同意“院校间调剂”,就等于授权高招办自主代为投档到生源不足的院校,投档时不会再征求考生意见,可能被录取到自己不喜欢的院校或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