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晚上,福建省永安市人民政府礼堂内掌声阵阵,永安市民自编自演的以林权改革为主题的“林海欢歌”文艺晚会正在进行。诗言志,歌咏言,舞动情,尝到林权改革甜头的永安人将对林权改革的全部感激之情融入到门类多样的艺术表演中。“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林权改革为林区注入新的力量和希望,永安逐步走上了和谐发展之路。
“山不动 林不动 我们照样奔小康”
6月28日,记者刚走进福建永安林业要素市场大门,就被热火朝天的竞价气氛所感染:经过激烈角逐,27号竞标者谢传成以77万元取得了永安永林公司元沙采育场1587亩林木的采伐经营权。当天,永林公司就有21处山林的林木采伐经营权拿出来拍卖。
永安林业要素市场是伴随永安林业产权改革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全国最早成立的林业要素市场。市场内设立林权登记管理中心、森林资源评估中心、木竹交易中心、林业法律与科技服务中心、林业劳动力培训中心,集信息发布、交易实施、中介服务职能于一体。
林业要素市场的建立,为林业经济的市场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林农可在此对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进行流转,也可用林权证抵押进行贷款。该市场自去年10月18日建立以来,共完成林权流转交易面积21万多亩,交易金额1.31亿元,林业贷款达1.2亿元,福建全省林业贷款已超7亿多元,顺利实现了由资源经营向资本经营的转变。
永安市小陶镇林农黄东明去年3月种了351亩桉树,每亩投入400元,今年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成功转让,一转手就赚了14万元。“活立木顷刻变现”,当地林农形象地称之为“山不动,林不动,我们照样奔小康。”
绿山才能富民 林区人的新思维
时隔近1年,6月28日,记者再次在永安市上坪乡龙共村竹林高效经营示范区见到杨国松。依靠新的育竹技术,杨国松去年林业收入5万多元。杨国松说:“党的政策这么好,提供技术服务,免去一些税费,还引进了一些竹子加工厂,原来竹子一根8元钱,现在都卖到14元了。林权一定三十年,现在种竹子踏实多了。”
上坪乡党委书记陈长华告诉记者,去年全乡农民人均收入4696元,其中3800元来自竹山,占农民纯收入的80%。山还是那座山,林还是那片林,林改后,一座座青山已成了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山绿才能民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是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之一,有林地面积1.103亿亩,森林覆盖率62.96%,居全国首位。由于机制不活,体制不顺,林业曾陷入“重点林区重点萎缩”的怪圈。造林难、护林难、防火难、科技兴林难、干群关系处理难时时困扰林区的发展。守着青山没饭吃,山区一度成了贫穷的代名词。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林改释放了被束缚的生产力,激活了一度沉寂的山林。外资、个体、联合体、集体等多种经济成分一起上,争山造林蔚然成风。福建省新造林中非公有制比重已由2003年不足50%上升到现在的71%,龙岩市新罗区等地个人造林的比重超过90%。今春造林一举突破200万亩,是往年的一倍,全社会办林业的格局初步形成。
绿山才能富民,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林农资源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已成为自觉行动。许多地方还自发成立了各种各样的护林防火协会。林改到位的地方,森林火灾明显下降,盗伐、滥伐林木现象大幅减少。据统计,2004年,福建森林公安共查处盗伐滥伐刑事案件比2003年下降了21%,检察院起诉盗伐滥伐案件下降32%,法院审结盗伐滥伐案件下降了28%,而且大部分案件是往年遗留下来的,林改后的新发案件极少。
截至6月底,福建已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的90%,明晰产权的村有10,750个,占有改革任务村总数的91%;完成明晰产权面积7603万亩,占应改革面积的94%;集体商品林林权已登记面积6907万亩,占林权应登记面积的85%。
林改之后万象更新 林区走上和谐之路
走过福建林改区,处处山清水秀景美人欢颜。林改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精神面貌都焕发出蓬勃生机,呈现出一派和谐景象。
通过林改收取林地使用费,村集体财政收入增加。各村通过民主理财,实行合理的二次分配,除部分分红外,还有财力进行农村道路硬化、水利、文化、医疗、卫生、教育和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等。西洋镇岭头村为村民通了自来水,建造了安息堂,参加合作医疗,建立奖学机制,对本村村民子女,考上一中奖300元,被正规高校本科录取奖1000元,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奖金每人5000元。建立天灾解困机制和老人、老党员、老干部慰问制度,逐步解决了农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教、困有所帮”的社会难题,促进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
林改后最高兴的除了百姓,其次就是工作在基层的村委会及乡镇工作人员。
“通过林改,乡村干部与广大林农接触多了,了解深了,老百姓对乡村干部的信赖日益增加。过去事没少做,气没少受,群众仍不领情,把我们当作要钱要粮要命的“三要”干部,看见干部能躲就躲。现在群众盼我们、等我们,笑脸相迎,把我们当作专家、能人,工作真正有了成就感及自豪感,工作的劲头也更足了。”永安市西洋镇委书记廖艳希说。
洪田镇委书记陈兴族说,通过林改,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增收,村收入增加、社会增效问题,实现了林家称心、干部舒心、政府放心,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挺立潮头话林改 路还很长
“永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我们看到了林子长起来、林农富起来、林业活起来、林区强起来的希望。全市出现了资源增量、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三增局面,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的生命力,其意义已经超出林业行业本身,必将对以林为主的广大农村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为占中国林业大半江山的集体林区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在对永安集体林权改革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后,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雷加富如此评价。他要求各地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探索有效途径,最终实现“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监管服务有效”的集体林权改革六大目标。
黄建兴,从2002年初夏任福建林业厅厅长以来,就将全部心血付与了林改事业:与各级领导沟通,争取支持;多次调研考察,谋求出路;跑市县动员,劲吹号角。两年多来,黄厅长一直站在林权改革的风头浪尖。
“集体林权改革是集体林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变革,改的是林权,影响的是全局。产权是林业改革的核心,但明晰产权仅仅是第一步,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也不是包治百病。面对林改后出现的经营单位变小、资金缺乏、林产品销售等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深入开展综合配套改革,着力做好便民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新型的林业合作经营体系、规范的森林资源流转体系、科学合理的林业行政执法体系等五大体系建设,巩固和拓展林改成果,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集体林经济管理机制和体制。”黄建兴说。
林改结硕果,林区尽欢颜。随着各项配套改革的逐步深入,福建林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