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工作人员属地化。要求在科学整合社区的基础上,经过全面调查摸底,按照属地化的原则对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进行调整充实,原则上调整后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必须是本社区的居民,从而杜绝社区居委会工作机关化,保证为居民提供“贴身”服务。
二是党员管理社区化。全市党员都到所在社区居委会党支部(总支)进行登记,对单位党员实行“双重管理”;开展“我为社区办实事”活动,要求每一位党员都要为所居住社区做一件事,并由居委会登记在册;明确今后副科级干部的提拨必须公示到所在社区,让社区居民进行监督;同时在部分条件成熟的社区开展“临时支部”试点,探索对党员进行社区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三是自治机构健全化。在健全居民会议、居委会及议事监督委员会三个机构基础上,各街道建立社区工作联席会议,由挂职各街道党工委第一书记的市领导担任会议召集人,社区办、辖区各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及各社区居委会主任作为成员参加,在各社区建立议事协商会,由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民警参加,协商解决本社区相关事务;在各小区抓好业主委员会建设,要求街道、居委会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协助各居民小区组建业主委员会,选聘物业管理公司,做好小区物业管理工作。
四是社区服务专业化。在抓好服务网络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社区服务站建设,要求各服务站都要实现“三有”,有场所、有人员、有项目,同时抓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要求各社区广泛收集辖区内有一技这长的志愿者、服务水平优良的从业者的信息,收录到各社区的居民服务手册中,确保每户居民都有一本服务手册,需要时一个电话就能享受专业高效的上门服务。
五是居民活动经常化。建立了社区文化艺术节和社区体育运动会两个平台,今后逢单数年组织社区文化艺术节,逢双数年组织社区体育运动会,由四个街道轮流牵头组织,通过两个平台的运作,带动社区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广泛开展,确保居民活劝经常化,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提高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