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班子,带队伍,锻造人民满意的过硬集体
燕南派出所现有领导班子成员六人,除所长吴永生抓所里全盘工作兼市局副局长外,其余五位班子成员全都在派出所最基层的一线,指导员负责治安警组,其余副职领导分别负责四个警务站。这个领导班子的特色在于团结求紧、分工求细、学习求新、创新求变,几年来全所各项工作,得到了燕南街道党委、市公安局党委和上级公安业务主管部门的肯定和嘉奖,也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班子成员在公务员考核中全部称职,所长吴永生1994年3月被全国“两高一部”联合嘉奖一次。2001年3月被记个人三等功。 2003年8月被记个人三等功。1998年以来连续7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04年元月被评为福建省优秀人民警察。 除了抓领导班子建设,他们还紧紧围绕形势要求,抓好队伍建设,从严治警、依法治警,从2000年至今未发生过一起民警违纪和因刑讯逼供等违法违纪行为。 有四人次被记个人三等功,28人次获个人嘉奖。
一是在班子建设上,团结、务实、求新。所长吴永生有二十年警龄,担任燕南派出所所长6年,习惯于思考和学习。作为当家人,深知城区大所班子建设重要性与高难度。首先做到自己不请吃不收礼不讲人情风,身正才能带好兵。在他的带领下,所里历任领导班子成员恪守廉洁敬业、开拓创新的领导职责,贡献在前享受在后,给全所民警作出好榜样。所里制定《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决定》,突出了派出所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发挥职能。全体班子成员约法三章:团结廉政;不违反内务管理规定;不搞特殊化。制定《燕南派出所议事规则》,推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坚持和发扬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都提交到班子会或所务会讨论。个人酝酿,集体决定,正职不专断,副职不盲从,相互之间补台而不拆台,有为而不越位。几年来保持了领导集体在认识上的高度统一,从来没有出现不和谐的声音。坚持作廉洁的榜样,班子成员严格自律,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定期向民警述职述廉,主动接受民警的监督,6年来没有一个所领导出过问题。
二是在队伍建设上,稳定、作风扎实、战斗力强。有一个好班子,就能带出一支好队伍。燕南派出所不断创新队伍管理办法,努力实现队伍建设的正规化。(1)坚持以严格规范的制度强力束警。制定了《燕南派出所绩效考评细则》以及《内务管理制度》、《社区民警工作职责》、《治安民警工作职责》等二十几项各种管理制度。特别是全国“二十公”会议后和全省“二十八公”会议后,制定出纪律与自律、精神面貌与所容所貌、所内管理与所外监督有效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使无形的纪律形成有形的约束,强化民警的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职业风范。(2)坚持以合理的考核为导向奖惩促警。实行民警全员等级考核制度,将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的目标全部量化、细化,分三级对所领导和民警进行月考季评,实行末位淘汰制。(3)打造学习型民警队伍。燕南派出所的政治学习,是一种研讨式的互动学习。学习会上围绕所里各项工作展开讨论,大到“一级派出所的亮点在哪里?”小到“注意您腰间皮带的佩带物”,只要能结合工作中实际的,事无巨细都让大家进行讨论,批评与表扬都在会上指出。这种政治学习充满思索、争辩、探讨,无形中让全所干警有了思想和工作经验的交流,气氛极为活跃且富有成效。除了学习会上的研讨,还有每月一次主题研讨会列入所务会内容。全所干警参加论文研讨与评比,研讨后的论文成绩计入绩效考核。评出的优秀论文,给予奖励,每季颁奖一次。(4)抓实大练兵。2004年开展公安大练兵活动,燕南所不搞形式走过场,突出“实”字开展大练兵活动,做到“四结合”,即:领导与责任结合。指导员负责政治练兵,所长负责业务练兵,副所长负责体能练兵,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以训练成绩评定领导业绩。班子成员自觉带头投入大练兵。为了真正提高体能,所长带头每天跑上几千米,全所民警都跟着跑,每天傍晚这支二十几人的长跑队伍成了永安三中操场上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训练与实战结合。本着“做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练兵宗旨,不怕家丑外扬,从弱处着手进行练兵。分别请市局法制科以所里民警卷宗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给民警上执法质量培训课。请局户政科结合这次入户调查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发放,进行了有关人口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台账的基本知识培训。成绩与考评结合。所里将对政治练兵与业务练兵实行多形式考核方法,通过笔试、演讲、现场业务竞赛等多种形式的考试与测试,按成绩分数取前三名给予奖励。24名民警全数参加《宪法知识测试》,平均分数95分,参加《燕南派出所大练兵法律知识考题》,平均分数96分。10月份参加全国公安大练兵网上测试,平均成绩91分。副所长林开焯代表三明市局参加全省巡警、防爆警大练兵比武获阻击步枪第2名、投掷催泪弹第3名的优异成绩,荣立个人三等功。发展与创新结合。大练兵不能光练不用。结合今年开展的入户调查活动,责任区民警创立“单元工作法”。把整体工作量划分为一个小单元,在即定工作时间内,以一个小单元为工作目标完成,集小单元为整体,达到整体工作的按期完成。这次的单元工作法,是以居民楼幢为界划分单元进行入户调查,取得较好实效。
二、做大做强派出所工作,拓展警务功能延伸服务触角
在贯彻十六大,全面奔小康,公安怎么办”大讨论中,围绕福建省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 的设想和繁荣永安经济,燕南派出所努力突出派出所服务功能,创造性地提出为非公企业责任挂包、四四五工程、对青少年进行双帮双教、自办《警察建议》小刊物等,多层面、多形式拓展警务功能延伸服务触角,把基层派出所工作置于基础性、先导性的位置,坚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社区建设服务,为老百姓服务。燕南派出所的创新做法得到街道党委和上级业务部门及省妇联、关工委等社会各界的肯定,得到了《福建日报》、《三明日报》、《永安报》等媒体的宣传,树立了管理型服务型兼俱的新型基层派出所形象。
1、以非公企业为切入口 ,推出服务新举措
燕南派出所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对全市经济发展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全市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2003年的“贯彻十六大,全面奔小康,公安怎么办”大讨论中,开展对辖区私营企业的问卷调查,从问卷反馈中得知私营企业迫切需要派出所对其生产经营环境进行保护,对企业内部安全防范的指导,以保证其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燕南派出所在全市第一个对私营企业提出“你投资我服务,你发展我护航”服务理念,对于辖区内的非公企业,实行定警员定企业责任挂包。 提出八条措施十一条职责,以专业警力协助非公企业做好安全防范,管理好企业内外来务工人口、做好周边治安防范等。此举一经推出就受到辖区内私营业主的欢迎。 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使企业家们有了求财求富的底气,有了做大做强的愿望。
2、以“四四五”工程为载体,突出执法为民新思路。
全国“二十公”和全省“二十八公”会议后,派出所在全体民警中开展“四四五”活动,即:实现“四个零”(队伍管理零违纪,内务管理零杂乱,接待群众零投诉,执法办案零差错);做实“四个一”(群众到所里办事一次办妥,民警每月为民做一件好事,开展一次假如我是受害者的换位思考,每个社区民警每月走防居民100户);坚持“五项制度”(关心群众疾苦,建立社情月报告制度;关心社情民意,建立平民化工作制度;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关心失足青少年和刑释人员,建立帮教联系制度;关心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完善文明用语等优质服务制度)。“四四五”工程的深入开展不仅为百姓办了实事,同时也树立了新时期公安派出所形象。《福建日报》在2004年6月,分别刊登了以燕南派出所双帮双教和反家庭暴力为主题的两篇文章《“帮教”问题少年》及《她们为何哭泣?》,在全市引起极大反响。省妇联、市妇联二次在派出所召开现场会,探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与反家庭暴力等社会问题。另据统计,已有17户困难家庭被列入《燕南派出所帮扶弱势群体登记表》,每户家庭都有一位帮扶民警。14名在校生与责任区民警签订《双帮双教责任书》。全所为民做好事151件,收到辖区居民送来锦旗、感谢信30件。
3、 以《警察建议》为窗口,坚持与百姓的密切互动。
《警察建议》是燕南派出所2000年4月创办的一份不定期小刊物。至今已发行八期,发行总量达3万余份,在燕南辖区的社会面上产生良好的共振,同时也得到省公安厅领导的肯定,是一个与群众密切联系的好窗口。创办目的是抓住群众反响强烈的热点问题,或派出所推出的为民新举措,发动群众参与听取群众心声。首期《警察建议》的主题是“减负·孩子·游戏机.网吧”,建议书一经在学校和居民中发出,立刻引起家长的共鸣和社会的极大反响。发出5000份建议书,收到群众反馈件3700份。其中90%的学生和家长支持“让孩子远离游戏机”这条警察建议,并要求取缔游戏厅和一些赚孩子钱的违规网吧。 随后,市政法委、教委与学校对此非常重视,由对游戏机厅和网吧进行了清理整顿,共清查电子游戏场所41家,收缴有赌博性质的游戏机54台、电脑43台。小小建议书,起了大作用。
三、开拓进取,打造特色,建设“平安燕南”
近年来,燕南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创新求变,打造特色取得骄人的成绩。在社区警务建设中推出“一区一品牌,一区一特色,创品牌小区活动”;在群防群治中首创全市第一支“低保”人员义务巡逻队;在外口管理上建立外来人口动态管理体系;在社区警务经费保障上以私房出租税为社区警务“造血”等等,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执法为民,立警为公”的职业精髓,辖区人民安居乐业,安全感增加,对公安机关满意率逐年上升。在省公安厅检查组向市民发放的40张问卷中,有38张满意,2张基本满意,连考核组人员都感到惊奇:“从福州一路考过来,还从没出现过这样的好成绩。”
1、突出特色抓社区警务。2002的社区警务改革,燕南所实施了“三个一工程”,即:确定一个重点整治单位,抓住一个重点防范单位,建设一个无盗小区,并开展“一区一品牌,一区一特色,创品牌小区活动”,取得很大成效。 建南警务室辖区内的石门花园是燕南派出所建成的首个无盗小区,最大的亮点是“三抓、四防”。“三抓”(抓人、抓巡、抓乱)。抓人:就是做好小区内重点人口、流动人口、闲散人员的管理。 抓巡:就是落实巡逻制度,保证巡逻时间,增强巡逻密度。抓乱:抓好小区车棚内自行车机动车的有序停放,监督小区外各式商店的正规守法经营 。“四防” :封闭防范、巡逻防范、电子防范、承诺防范。
2、挖掘社会资源开展群防群治工作。所里的八个警务室各有各的招,群防群治工作得有颇具特色。2004年10月,派出所率先组织太平、黄历、五四三个居委会15名身体素质好、热心社区治安的“低保”人员成立全市首支社区夜间义务巡逻队,每晚二十二时至次日凌晨四时, 在辖区内的大街小巷巡逻。城区警务室挑选下岗职工、退伍军人等20人组成治安巡逻队,在商铺林立的繁华地段加强营业时间内的巡逻整治,打击盗窃、流窜作案和追逃工作。桂口警务室与化工厂经警组成30人的巡逻联防队,做好重点企业周边治安安全。建南警务室,集中石头垅新村、建福水泥厂宿舍等6个单位新村的治安联防队员,组成8人巡逻联防队,在小区全天候巡逻。
3、建立完善外来人口动态管理体系。燕南派出所外来人口近一万,担负着必要的管理任务。为了适应形势,在外来人口管理上采取了多形式多层面的动态管理手段。一是外来人口自治管理,由居委会外来户选举一名组长,由组长签订有关计生、治安、卫生等方面的责任书,再把各项要求落实到每户、每人,明确职责。二是采取“一包二帮”的措施。“一包”:责任区民警包完善管理区的组织机构;“二帮”:帮助解决外来人口在劳动就业困难;帮助解决外来人口商务纠纷。对于出租房屋管理,采用分类分层次管理方法。将出租房屋分成四个类别:重点户、不安定户、一般户、安全户,以不同力度区别管理。由于燕南所在外来人口管理上的创新突破,2002年被福建省授予“外来人口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4、以代征私房出租税提供社区警务经费保障。2005年,针对出租房屋存在的一些管理上的漏洞,按照“政府牵头、地税为主、部门协作”的私房管理准则,提出将私房出租税收中私房出租税征管纳入社区警务工作,给社区警务“造血”。由社区警务室牵头组织协管人员,查清所有私房出租详细情况,将信息反馈给税务部门,由税务部门授权由社区协管员代征收。税务部门将私房出租税收返还社区警务建设所需。这种财政激励机制,既保障私房出租管理等社区警务经费需要,又能促进私房出租税收稳步增长。有利于挖掘潜在的税源,堵住税收漏洞,增加税收收入,同时也能加强外来人口管理,确保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