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之窗专稿 永安一中应届毕业连城籍考生今年高考以620高分获永安文史类第三,三明市第六的好成绩。
杨静父母均为连城朋口人。父亲杨火旺为省安装公司干部,长年在外省搞工程。母亲项爱华料理杨静姐妹的学习生活。杨静从小就受到客家文化的熏陶。朋口人杰地灵,是客家文化 荟萃之地,原福建省副书记项南就是朋口人。杨静外祖父项志文是小学老师。饱读诗书、擅长书法,与项南同一族人,对杨静影响很深。外祖父的学识,父亲的敢闯敢拼,母亲的真爽、热情对杨静影响很大。杨静父亲说女儿是个很要强很自信的孩子。她想做什么事就要做到,班长也要争着当上。母亲说:我们很少管孩子,随她自己自由发展。她要学画画,我们支持;她要学唱歌,我们也支持。我们给杨静创造的宽松环境为杨静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使她成为德、智、体、美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杨静学业优异,兴趣广泛,德才兼备。她学习成绩一贯名列前茅,各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奖。英语科获全国中学生能力竞赛一、二、三等奖。曾作为福建省唯一的选手参加全国第六届故事大王选拔邀请赛获三等奖。她是搞文艺演出及多项活动的出色主持人,爱好演讲、书法,硬笔书法多次在全国获奖。一笔隽秀的字让人很难想象出自一个女中学生之手。从小学到高三,她一直担任班长,还担任过团支书及学生会主席等职,多次被评为三明和省级优秀学生干部。杨静还是校报的编辑和记者,小学和初中均是校女篮前锋,而她的个子仅一米五八,足见这孩子的灵活与投篮的准确。作为班长和团支书,她以身作则,团结同学,多年来组织同学看望孤寡老人,在街道社区开展学雷锋活动,得到好评。所在班级多次获得市文明集体,市十佳五四红旗团支部的荣誉称号。
杨静秀外慧中,真挚热诚,说话表情丰富,两只水灵灵的大眼闪烁着智慧之光,是一个只要与你说上一会儿话就让你终生难忘的女孩。杨静志向远大,报北京外语学院,要在翻译和外事工作上有所作为。她认为人不能为谋生而求职打发日子,而应在自己兴趣的行业展现自己的才华,体现人生价值。所以她不把繁重的社会工作当负担,而是将这些工作看作全面提升自己素质和锻炼自己的最好机会,而且力求做完美。为了使自己的演讲能力更上一层楼,她高二还向永安三中的著名音乐老师于小梅专门学习正确发声。她也作为歌手、话剧演员活跃在学校舞台,在多次辩论赛中获佳绩。
一个高中生,这么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形成 一、两项特长,这么多方面的社会活动能开展得有声有色,获得各种级别的多项奖励,而又能使学业成绩超群出众,原因何在?杨静认为一靠自己的勤奋学习,善于总结归纳学习方法;二是得益于老师的影响和帮助;三是得到家长的支持与理解。
她在《学习方法总结》一文中将利用时间的经验归纳为两点:一、过电影,挤时间学习。就是将所学的新知识在一小时内利用零碎时间“过电影”再现老师所讲的重难点,加深记忆,当天内容当天过,晚上作业不看书,即省去了复习时间,又可将作业当试题做。二、化整为零,将作业分化处理。例如做英语报纸的卷子通常需要一小时十分钟完成。如放到晚上这块完整的时间没完成,余下时间的安排就受到了限制。她将卷子分成几部分用零碎时间一部分一部分完成。每天放学同学一窝蜂挤到车蓬牵车出校门的人流高峰期,杨静却在教室利用这十几分钟作单项选择题或完形填空题,午睡起来的再作几篇阅读题。这样零碎时间又连成了一大块了,一份英语试卷,作业就在分处理中顺利轻松地完成了。善于挤时间的她,每天至少多了一个多小时,怎么不会稳掌胜卷,游刃有余呢?
对于杨静的多种兴趣爱好和社会活动,父母均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母亲项爱华虽然文化程度不高,都十分懂得如何爱孩子和培养孩子。她说:“我们从来不会象一些家长那样对孩子提什么要求,设什么目标。我们尊重孩子的意愿与兴趣。她要学书法,我们支持;她要学唱歌,又不是报考艺术类,而且上了高二,我们还是支持。孩子有她自己的志向与打算,我们父母干嘛去干涉呢?”有这样通情达理的父母,幸运的杨静就能 朝着自己选定的目标,朝着完成自我的路上迅跑。
更幸运的是杨静遇到一位品德高尚,无私奉献的好老师--永安三中校长,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周荣铨。他给杨静学业上的帮助和做人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毕业于永安三中的杨静考上永安一中的,起初数学学习不顺,成绩一落千丈。心急如焚的她想到请周志老师帮助。可他那么忙,担子那么重,肯辅导她吗?勇敢的大胆地给周老师打了电话说明请求,周老师居然爽快地答应了。从此,杨静就利用周末周老师在办公室备课之余前往请教。有时夜里九、十点遇到问题,周老师也同意她去问。刚开始不久,杨静搞着两百元钱要给周老师付报酬时,周老师十分生气,严厉批评了她:“我很少答应给学生作专门辅导。我既然同意你来,决不会为了钱。如今家长出钱请老师给孩子补课,孩子上了大学又再出国打工赚钱回报父母,等于中国人替外国人培养打工仔,真是可悲!”周老师的高尚人格以及对中国教育的忧虑在杨静心灵里烙下深深的印象,给她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很大影响。
杨静感谢所有教过她的老师。她说:“陈威老师睿智,不但自己历史知识和其他学识渊博,而且能让学生学得快,理解得深,记得很牢固。”“地理老师张淑媚对我帮助也很大。”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听者为之动容。
当问到杨静高中三年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时,她略一思考说:“我最敬佩的是周荣铨老师的人格魅力,我要做他那样的人。我喜欢新奇,喜欢创新,喜欢演讲。凡是我想做的,我都会尽一切努力把它做好,力争做到最好!”个性何其鲜明,胸襟何其坦诚!中国教育培养出杨静这样的孩子,客家人有了杨静这样的好后代,也是引以为豪和十分欣慰的事。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杨静,这只翅膀逐渐坚硬起来的雄鹰正高翔蓝天,我们祝愿她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能取得更加 丰硕的成果,成为未来翻译外事和工作的德才兼备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