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省国土厅传出消息,由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旅游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等部门参加的第5次国家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审定,永安地质公园以98.333的高分获得了申报通过,成为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
永安市的旅游构景地质地貌齐全,据统计,永安国家地质公园面积约220平方公里。在《福建省旅游发展规划》内,永安市旅游资源质量等级的区域构成名列前茅。因此今年6月初,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姜建军司长在对永安市景区进行实地考察后,强调了永安市完全具备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条件。
今年5月份,永安市开始做好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工作准备,并于5月底将申报材料送交省国土资源厅。在省国土资源厅的协调帮助下,永安市与福建省地质工程勘探院达成申报委托协议,并于6月10日抵达永安市开展工作,先后完成《福建永安国家地质公园考察报告》、《福建永安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和《福建永安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书》,6月12日,由中央电视台组成的永安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电视片拍摄小组抵达永安市,在旅游管理区和国土局的配合引领下展开拍摄工作。8月份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的工作取得成功。经过70天的奋战,8月13日由市领导带队赴京进行答辩评审,18日我市最终以98.333的高分获得了申报通过。
据专家关于福建永安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景观综合考察,遵照国土资源部有关规定、条例、指南、技术要求等,经过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室内综合分析等工作,对园区的地质景观资源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总结,取得了新的认识和进展。
园区地层出露齐全。除志留系缺失外,老自寒武系,新至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多有出露分布。是福建省地层出露最齐全的地区之一,经《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确定的地层单位命名地,位于园区的就有8个(其中6个正成型剖面在园区)。其中,东坑口群(Є1-2l)、魏坊群(O1wf)、罗峰溪群(O2-3lf),代表了中国东南部长期地槽海侵时期结束的例证;园盘组(Jy)、下渡组(Jxd)、坂头组(JK3b)、吉山组(Kj)是中生代该时期地层出露最完整的地点,代表了中生代中国东南部内陆山区的古地理环境;第四纪晚更新世多处大熊猫—剑齿象古脊椎动物群化石的发现、第四系中更新统冰碛物的研究。代表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古气候变化与古人类的变迁。说明了园区是一处典型的地质历史博物馆。
园区是一处综合性地质遗迹公园。丹霞地貌景观类型齐全、数量众多,分布相对集中。主要景观有岩堡、岩峰、岩柱、崖壁、线谷、巷谷、岩墙、曲流峡谷,崩塌堆积洞穴、剥蚀洞穴、瀑布等。并有世界级的桃源洞一线天,荣获2002年“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狭长的一线天》。岩溶地貌类型齐全,集山、洞、水景于一身。特别是峰林平原的石林景观,分布集中,在近2km2的范围内,发育有4处石林。各具特色,生态良好的鳞隐石林、红土地上的石芽式洪云石林、集林、洞、水于一体的石洞寒泉石林、石林与人文完美结合的寿春岩石林。强烈溶蚀作用塑造的奇石怪峰,留下了难以数清景观。故被称为生态石林、人文石林和江南园林式盆景石林。其优美性为国内石林之罕见。
上述两种地质遗迹景观的共同特点是开发历史悠久,始于宋,而盛于明清。留下了丰富的诗赋、典故和磨崖石刻,为园区的开发增加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典型地层剖面众多。其它地质遗迹多样,大型矿业遗迹、典型构造、古生物、地热温泉、碳酸矿泉等。地质遗迹不仅类型多,景观优美,而且每种类型的形成过程阶段都保留有相应的遗迹,系统而完整。对于研究遗迹的形成发育,对于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都具有重要意义。
配套景观丰富。有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省政府的驻地吉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天宝岩,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贞堡,大型人造景观安砂水电站的水库、大坝,明代古城贡川镇,翠园、屋桥会清桥,宋、明、清古建筑等。园区各类地质遗迹多属完整性景观,目前仍处于自然状态,未遭到人为破坏。园区总体规划共划分出桃源洞、大湖两个园区,桃源洞口、百丈岩、走马岩、栟榈潭、鳞隐石林、洪云石林、寿春岩石林、石洞寒泉石林8个景区, 18个景群,153个主要景观及组合。园区面积达220km2。其中核心游览区面积9.33km2。对园区地质景观资源价值进行了评价探索。选择了8项与地质景观价值有直接关系的评价因子和易操作的相应标准。通过评价,评出该地质公园有
2个世界(★★★★★)级景区;
6个国家(★★★★)级景区;
2个世界(★★★★★)级景群;
8个国家(★★★★)级景群;
7个省(★★★)级景群;
1个地区(★★)级景群;
总之,福建永安国家地质公园不仅集岩溶景观的山景、洞景、水景,丹霞地貌的各种形态于一体,系统完整,具有极高科学价值。而且每种类型均有自己的代表性景观,具有国内外的典型性、稀有性,成为其主打品牌。公园自然环境条件优美,具有较为完整的开发基础。具备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条件。(政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