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困难哪有我--记永安市退休老职工江昌镜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
江昌镜,男,1939年5月出生,现年66岁,中共党员,1958年到永安农械厂工作,后应征入伍,1964年退伍分配到吉山酒厂,后调永安纺织厂,1994年11月退休。在部队老江得过13项荣誉,在地方也数次受表彰。退休后老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社区工作,现在永安市燕西街道大溪社区居委会只干活不拿钱“编外”兼数职:党支部宣传委员、居民代表大会秘书长、计生协会会长。
退休11年,也是江昌镜退而不休为群众做好事的11年。从1962年1月9日入党的那一天起,江昌镜就牢记自己是个共产党员,时刻要为党工作,为党的形象增光添彩,为群众办好事,助人为乐。他说到做到,以普通人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感动普通人从而让我们相信这世间真有好人。最难能可贵的是,老江收入不高,却省吃俭用帮助比他更困难的人(尽管他自己的儿子也下岗待业)。他退休生活金每月仅596.3元,为了节省开支,他对自己吝啬以极,不吸烟、不喝酒、少吃肉,甚至多年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新衣服,但他把节衣缩食省下的钱赞助贫困居民的子女读书。燕南街道南塔社区一户居民夫妻双双下岗,其二女儿考上了省内一所高等学院,学费无着落,老江闻讯送去800元学费,解决了其燃眉之急,雪中送炭令那家人感激不已;老江还赞助一位居民女儿200元学费,支持一贫困家庭之女200元学费,捐助200元动员一多子女家庭的3个孩子上小学;今年赞助西门小学关工委1200元帮助在校困难学生继续学业;出资1760元钱为社区修桥修路修护坡等等。老江自己身体尚好,闲不住,家里的事全部由老伴处理,自己的时间都用在了为别人服务上。他热心社区工作,把住处所在的大溪居委会当成退休后的新工作岗位,尽管没拿一分钱,他还是不遗余力地为居委会工作奔忙。他常常与社区的另外三位党员一起为社区群众做好事。如帮助五保户修理门口的山洪桥、清理地沟;为大溪社区居委会义务修理和安装办公楼照明灯、电表、水表,修理卫生间水管和换水龙头等。居委会聘江昌镜为宣传员,他就时时处处宣传党的政策,结合自己对党的认识宣讲党史,先后培养了3位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江老还以自己的微力帮助下岗职工,帮助下岗职工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办理营业执照,办理领取补贴的手续等。在城区开扁食店的一位老板今年7月4日骑摩托车回家时不慎跌倒昏迷路边,老江发现后立即把他送到医院,为医生救治伤员嬴得了宝贵的“第一时间”。老江把为社区老人办理公共汽车免费乘车证当做“任务”,自己老了记性不好就记在日历本上,每季度办证时间到了,他就要来老人们的照片去离社区很远的公交公司办好免费乘车证再送到老人们手上。由于老江经常主动上门为居民修水管、开关等,大家慢慢习以为常,现在社区居民们把他当成了修水管的“义务工”,随叫随到,态度好技术高还不要钱,居民们高兴地说:“以前不相信有活雷锋,老江就是我们社区的活雷锋,有困难就找老江”。
老江的书法写得很好,他长期坚持义务为大溪居委会出宣传栏、黑板报,已出44期,社区只要有活动他都帮忙写宣传标语。同时,几年来他还帮助东坡社区居委会出宣传栏10多期,宣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方针政策和精神文明、和谐社会相关知识等。老江作为大溪社区居委会计生协会会长,社区的计生工作因之成了他的份内事。他经常深入居民家中宣传计生政策,走访外来人住户,了解和掌握外来人口的计划生育情况,及时向居委会提供相关信息,为避免本社区长住和暂住居民计划外生育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
江昌镜还有一项主要“职责”是义务当“孩子王”――担任西门小学校外辅导员并积极主动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他精通书法,能歌善舞,性格活泼,谦虚随和,孩子们都喜欢他。退休后,只要是周末或是寒暑假,老江在上大溪的庭院就成了“儿童乐园”。他的身边总围着10多个孩子,有向他学习书法的,有听他讲故事的,一律免费。孩子们好奇心强,“喜新厌旧”,老江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白天有空就看书,晚上没事就看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以此为源用故事形式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孩子们唱老革命歌曲,教育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党。居民群众说:“老江是个真马列主义,小孩子都被他教育得长大想入党了。”长此以往,原本不会讲课的老江,现在能在学校的正式课堂上给孩子们上传统教育课。他还参加市关工委等有关部门组织的永安市老少牵手夏令营活动,和孩子们一起进社区,采访社区的好人好事,带孩子们参观永安文庙即永安市博物馆,指导学生每人写一篇心得体会,使学生们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
在近日召开的永安市关工委工作大会上,江昌镜作为代表之一登台发言,他真诚地说:“我就是非常乐意帮助居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居民得到实惠,得到党员的关爱,这就是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能发挥余热为社区做一点奉献,心里感到愉快,这也是我应该做的。”在场的人都为他的事迹所感动。
舞动的人生――记永安市七色光艺术体操舞蹈学校校长李红
今年3月26日下午,初春的蒙蒙细雨洒在永安市龟山文化广场上,这里正在举办“倡导平等发展 共建美好家园”巾帼健身操表演大赛,省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等20支代表队精彩亮相后,曾代表福建省出访马来西亚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永安市七色光艺术团的小学员冒雨进行艺术表演,舞蹈中有地上翻滚的动作,在一位高个女教师赞许目光的鼓励下,孩子们向着湿漉漉的地板毫不犹豫地躺下去……观众无语,唯有报以热烈的掌声。那位高个女教师名叫李红,是永安市七色光艺术体操舞蹈学校的校长。该校创办于1993年,是经永安市教育局审核批准的力量办学,现是北京舞蹈学院考级指定授课点及考级点,有教职员工13名。学校设在市青少年宫二楼,占地60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设备齐全。
宽敞明亮的训练场所掩不去创业的艰难。李红从小学习舞蹈,酷爱舞蹈,曾是永安市商业幼儿园的教师。1992年9月,李红在亲人的支持下自费到北京体育大学艺术体操助教班进修一年,系统学习掌握了艺术体操及健美操的有关知识,并通过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回到永安。1993年9月白手起家创办“永安市少儿艺术体操班”,5名学生、两块塑料地毯加上李红的技艺和爱心就是她的全部“家当”。每教学生一个动作,她都要在灯下先练数十遍,为学生示范上百遍,曾因示范“下后腰”动作导致腰部扭伤,医生警告椎间盘突出的她“远离体操,否则有瘫痪的危险。”出于对事业的热爱李红没有放弃边治疗边训练,决心为永安培养一批体操人才。她的执着战胜了病痛也打动市教委,她拥有了一间70平方米的健身房,塑料地毯从室外移到了室内,还添置了哑铃、踏板等近2万元的训练器材,她的事业上轨了。有的学生来时瘦弱、驼背,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昂首挺胸形体漂亮,李红就很开心;有的学生家长出差,李红就主动提出将孩子带回自己家里照顾,有时一住一星期,与学生间有了亲人的感情,学得更认真了。李红从中看到了学校发展的希望。为提高教育质量,李红从北京体育大学回来后,坚持每年到北京体大、北京舞蹈学院进修,同时,在读本科。为了事业,她多次谢绝广州、石狮的高薪聘请。
天道酬勤,希望很快结出灿烂的果实:1997年李红成为三明地区唯一的健美操项目国家一级裁判,并作为健美操、少儿体操国家一级裁判,多次担任全国、省、三明地区比赛执行裁判,考取中国舞九级证书;1996年、1997年七色光艺校学员分别在三明市、泉州市举办的地区、省级健美操赛事中获得“十佳”称号。
李红为了把学校办好,督促教师做到爱生、爱校、爱事业、树立为培养艺术人才奉献精神,她制订了“教师岗位责任制”等系列制度,对教师的各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以规范学校的管理体系,并作为奖惩教师的依据,以此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教学中,李红采用的是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教材和中国关工委幼儿体操促进会编写的“中国少儿体操健身教材”,注重因材施教,把讲授与学生自学、自我训练结合起来,对刚进校的孩子,从基本功起步,把要练习的动作形象化、编成儿歌、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掌握。学生适应后,李红再进行形体、柔韧度等规范化训练。几个月后,学生体形体质渐渐好看,饭量增,生病少。学校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李红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每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说课,派老师到专业院校进修,请专家到校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舞蹈编排能力。学校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如将艺术体操与中国舞蹈结合,形成融体操、舞蹈为一体的教学特色,节目的编排风格也别出心载,既有体操的力度、刚劲美,又有舞蹈的灵动、柔逸之韵。学校发展了。学生增加,现有400多人;专业教师增多,现有11人;项目扩展,开设幼儿组中国舞考级班、少儿艺术体操班和小学组中国舞考级班、芭蕾舞班以及中学生健美操班、成人健美操班,学校成为永安市普及推广舞蹈、艺术体操、健美操的一块重要阵地,成了永安民办学校的一颗明星。2000年12月,永安市七色光艺术体操舞蹈学校被指定为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中心在永安特设的唯一授课点、考级点以及中国少儿体操促进会训练基地。学校为各大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培养输送了一批艺术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优秀学员。2000年至2005年,已有1000余人通过了一至八级中国舞考级,李红与她的学校连续5年被北京舞蹈学院考级中心、省自考办艺术教育委员会分别评为“优秀学员”及“优秀指定授课点”。2004年学校被评为全国优秀艺术考级单位,而李红被推选为永安市第11届政协委员。
12年来,李红编排的节目参加国际、全国、省、三明市和永安市各级各类舞蹈、艺术体操、健美操比赛50余次,均获好名次。2000-2003年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全国幼儿体操比赛分别荣获了一、二、三等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并参加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六一”万名儿童健身展示;2004年7月18日,其舞蹈《雨林花》参加2004年中国国际舞蹈分级大赛,以102.56的最高分荣获“金奖”和“蛭佳编导奖”;2005年1月28日受马来西亚文化部及驻马来西亚中国领事馆邀请,赴马来西亚开展文化交流活动,16名小演 的优美舞姿给当地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被誉为“中马文化交流小使者”。
李红自筹资金办学,在普及推广舞蹈、艺术体操、健美操的同时,2004-2005年李红学校共参加市公益演出12次,为笋竹节开幕式、永安市慈善总会组织义演、参加2005年双拥城演出;参加2005年林改会议演出;参加永安市委宣传部、市妇女联合会共同举办的“倡导平等发展,共建美好家园”中国健身操表演赛;参加市委组织的反腐倡廉文艺专场等公益演出。
12年办学路风雨兼程,为参加全国大赛,李红每年要垫付上万元钱,并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今天的成果只是一种艰苦付出后的欣慰,但已足以让李红的人生继续在舞蹈路上走下去。
“老科技”不退休――永安市退休老干部罗益热心为农民服务的事迹
罗益同志系高级农艺师,现任永安市关工委副主任,“夕阳红”科技服务团团长。他出生于1935年8月18日,今年已七十高龄。他是一名老共产党员,1961年9月从省农学院园艺系果树蔬菜专业毕业,分配到永安农业部门工作,1996年9月退休。在职期间,罗益身兼16项职务,先后获得省、三明市、永安市优秀共产党员、省农函大优秀教师等荣誉。退休后他职位退而思想和事业没有退,积极发挥余热,利用所学专业技术为农民服务,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心参与关工委工作,向群众传授科普知识,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农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1999年罗益积极动员组织12名退休老科技人员成立永安市“夕阳红”科技服务队,带领队员们6年来为10个乡镇、4个街道、179个村,16所中小学、6支驻永部队和有关厂矿企业开展科技服务,4.65万人次参加培训听讲。在长期进村入户为农民服务中,罗益深切感受到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核心是增收问题。帮助农民增收于是成了这名老科技的使命。 他学的是蔬菜专业,针对农民缺乏专业知识,自种自收自卖的蔬菜品种单一,质量不佳,与市场需要不符,是农民收入低的主要原因问题。罗益决定以办培训班形式辅导农民栽培蔬菜技术,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接受培训后农民说:“以前都是随便种,种了长不好也没办法,这下子才懂得种菜了。”纷纷要求罗益多办班、常办班。罗益就在城区4个街道的支持下开办了5个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点,使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丰富细化了教育内容,农民能现场学现场看,一学就懂一看就通,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具体化。经过学习培训的农民回村后把所学知识教给乡亲乡邻,扩大了技术培训范围,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2003年至2005年,罗益配合有关部门开办蔬菜、水果、水产、养殖、种植等培训班共计117期,6716人次参加培训。
“请农民进城来”办班的方式对远乡僻村的农民不适合,罗益就下乡“到农民中间去”,他用6年时间走遍7个乡镇的74个村,有针对性地开办“高山反季节蔬菜”、“外销商品蔬菜”、“出口蔬菜”、“杂果新品种”等89期蔬菜技术培训班,5000多农民参加培训;自编自发技术资料46种7000多份,推广蔬菜新品种27种,新技术9种;编著适合农民阅读的《永安蔬菜栽培技术》印2000册、《无公害蔬菜》印1000册,供农村青年、镇村干部学习参考;编写农村社会化科技下乡培训资料6000多份发到179个村,广受农民欢迎。号称永安“西伯利亚”的槐南乡,有个地处高山、海拨1100多米的村叫梧桐洋,自从罗益八次入村办了8期反季节蔬菜培训班后,农民播种夏令大白菜等反季节蔬菜,全村58户农民户户增收,少则4700元,多的高达3万元。农民知道他来,都会跑到村口放鞭炮迎接他。周边村闻讯纷纷仿效改种反季节蔬菜,均获收益。获益的农民笑传自编的歌谣:“山还是那个山,地还是那个地,水还是那个水,钱不是那个钱。”歌谣里有农民的欣喜,更有对罗益的谢意。通过罗益的教学培训,所到村种植蔬菜面积从原有6500亩发展到4.2万亩,增长5.4倍,蔬菜品种从23个,增加到64种。
罗益在请进来、下乡去教农民种蔬菜知识和实地培训的同时,坚持每月编发一期《永安蔬菜技术与信息》小报,为有关单位和农民群众提供及时的市场、技术、价格等方面的信息,引导农民闯市场。他根据蔬菜市场要求蔬菜优质、安全、无公害的基本要求,引导农民“打绿色牌、走特色路”,调整好蔬菜品种结构,使“永安蔬菜走出永安”。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罗益先后三次带队组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和农村妇女到山东寿光市参观学习现代蔬菜种植,到泉州浮桥镇丝瓜高产高效基地取经。学习培训和取经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永安的飞桥莴苣、吉峰鸡爪椒、安砂小薯、东郊丝瓜、青水槟榔芋、麻岭夏芹等品种享誉省内外,每年都有一定数量优质蔬菜远销沪、浙、赣、湘、粤及福州、厦门、泉州等省内大中城市。在他推广的74个村、4.2万亩蔬菜生产中,农民普遍增产增收,累计达4200多万元。罗益成了农民的恩人,2004年3月11日他到小陶镇圆岭村举办“波尔山羊”养殖培训班,村民闻讯早早集中在村口夹道放鞭炮欢迎他。这位长年奔走在乡间小路被太阳光晒得苍黑的老农民干部高兴极了,说“我这辈子就是为农民活的”。
老科技罗益退休10年了,他今年70高龄了,可他比在岗时更忙了,因为永安的农民需要他,因为他“这辈子就是为农民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