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哪条大街小巷没有高高悬挂的高音喇叭?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挂有一个粗陋的“话匣子” —— 舌簧喇叭。许多人从广播里学会了普通话。许多上了年纪的农民至今忘不了县广播站用方言播报的天气预报。
自80年代中期以来,山区县(市)的广播站都相继改为广播电台了,如今要听广播再也不用线了。人们不论是在车上,还是在商店、街头地摊,只要是调频广播信号能够覆盖到的地方,人们都可以随处收听到调频立体声广播。我国的上海、广州、佛山和我省的厦门、福州等大中城市广播事业的发展证明了“打的、购物、摆摊……处处可听调频广播”。一些大中城市电台实行了全天不间断播音,推出了经济台、音乐台和交通台等专业台,还以热线直播的形式,让听众参与到广播节目中来。成千上万的人不论在何处,只要他所在的地方调频广播信号能正常覆盖,只要他的身边也有收音机、有电话就有机会参与。三明市区的一位朋友告诉笔者:“听广播,会让人上瘾!”
1994年底起,三明市及其各县(市)人民广播电台均已实行了全天不间断播音,播音时间长达15个小时左右。多数县、市广播电台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的信号源用的是卫星广播信号,其节目清晰,音质也好;此外,除了每天及时播出当地县市的新闻外,许多县(市)人民广播电台还推出了不少诸如《农民之友》、《空中校园》、《小喇叭》、《点歌台》、《空中OK厅》和《股市传真》、《消费者监督台》等具有本地特色的栏目。
公共汽车和面的已成了人们上班和出门办事的代步工具,可是在相当多数的县(市)客运中巴和面的等车厢广播却不响。有的只是偶尔放放音乐磁带,或播放一些低级趣味的相声磁带。有的客运中巴车和面的上的汽车收音机被盗,有的损坏失修。一些山区县(市)广播电台在撤站建台后忽略了向群众宣传调频广播的收听方法,有的司机不知道山区县(市)有广播电台,更不知道如何收听;有的车厢广播不响是由于一些中巴、面的上的汽车收音机档次较低,由于缺少屏蔽设施,汽车发动后电击火花产生的电磁波对汽车收音机造成干扰,行进时的收听效果不好。一位爱听广播的纳税人说:“广播收听率低,车厢广播不响,是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车厢广播属于公共广播的范畴,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让车厢广播响起来,能使处于流动中的人群及时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得到丰富的信息,这也成为车主竞争客源的简便实用办法。
为了让车厢广播响起来,永安市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推出了以司机朋友为主要听众的《电波伴车行》节目。同时还印制了自粘纸式的车厢广播节目单,通过永安机动车辆检测站分别赠送给永安、大田等两县(市)的4000多位机动车驾驶员。
让车厢广播响起来吧!让旅途更加轻松愉快!
以上信息来源:三明日报(征得原作者同意转贴)
 
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smrb/981127/2-2.htm
※福建人民广播电台供稿报料热线:3690487,邮箱:yagb@s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