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永安市燕北街道办事处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打破狭隘的区域观念,他们在为地方经济发展选准项目的同时还积极做好帮助农民寻找订单,拓宽市场,使得原来只在本村种有数百亩的地方优势蔬菜品种飞桥——莴苣,在短短的3年里种植面积达到3.8万多亩,成为跨省跨地区的农村农民增收新亮点。下面请听永安广播电台记者王晶星、永安台记者管崧儒发回的录音报道:
听众朋友,以色、香、味俱全而畅销省内外市场的优质蔬菜——飞桥莴苣最早是永安市燕北街道飞桥村的保留蔬菜品种,3年前由于受狭隘的区域观念影像,只限在飞桥村种植。永安市燕北飞桥莴苣产销协会会长的飞桥农民苏永生告诉记者(出录音)“最早的时候 ,飞桥那个莴苣啊,他就是说包括,打个比方说就是自己的女儿啊,嫁到外村去啊,他都不肯拿出去的,那如果是说有多余的种籽和苗啊,都宁可让他处理掉,为什么这样子呢,大家心里面都是想啊,如果是每一个村都种起来的话,可能是销不出去啊,价格肯定是很低啊,所以大家都比较保守”。
为了做大特色农业,作为当时的兴坪街道分管农业领导的邓诗勤,找到了飞桥村委会,当邓诗勤向他们说起要把飞桥莴苣做成大产业的时候,许多农民都将信将疑,但是街道办事处领导最后还是做通了几个农民的思想,并带着这几个农民到外地抓订单,靠着订单,燕北街道组织农民成立了飞桥莴苣公司,成立了飞桥莴苣产销协会,引导飞桥农民从种籽、技术、购销等方面帮助其他乡镇、村的农民大种莴苣,一边又为飞桥莴苣注册了商标,此后,飞桥莴苣在省、三明市两极展览和评比活动中,获得名特产品金奖,去年,仅永安市内,飞桥莴苣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2.3万亩,销售量达到700吨,实现总产值4500万元,同时带动运输行业增收60多万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今年4月,飞桥莴苣无公害标准生产技术被国家科技部列入星火计划,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农产品贸易博览会上又与上海、安徽等地的客商达成了供货意向,把产品销到了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西、武汉、安徽、香港等地的市场。随着飞桥莴苣的销售市场不断扩宽,种植飞桥莴苣的农民也越来越多,引了众多省内外菜农前来取经。
永安市燕北街道分管农业的副主任邓诗勤告诉记者(出录音)“ 飞桥莴苣和外省的山东莴苣相比,我们的特点是皮薄、味香,在上海市场,上海市民把它称为香莴笋,它的成本一般都在每亩400至500元,亩产值都在2000元以上,最高达到8000元,福建、浙江、江西等少霜有雾的沿河农田都可以种植,应该说是这带农民啊,致富的一个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