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茂千(左)和朱光木 |
图片摄影/王浩志
八一村百年荣耀
《海峡都市报》记者 方传柳 王浩志 通讯员 管其乾 黄光棉 文/图
当在信封上写下“胡总书记亲收”时,三明永安市小陶镇八一村村支书朱光木和村民刘茂千,无论如何想不到,总书记会给他们回信。
总书记在回信中,希望乡亲们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祝大家日子越过越好”。八一村的村民为何会写信给总书记,当地新农村建设进展如何?记者昨日赶赴当地采访。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八一村,村里的水泥路上还留有许多鞭炮纸,这是村民们前晚从电视上看到胡总书记的回信新闻后,自发放鞭炮留下来的。他们还连夜跑到邻村,借来龙头,举行了春节时才有的舞龙活动。许多村民门前,当夜还挂起大红灯笼。
据悉,从上级部门得知胡总书记给八一村民回信后,永安市立即组织当地干群,收看了当晚的电视新闻。“这是我们八一村100年都没有过的荣耀,一个小乡村,会得到党中央的关注,实在激动人心。”八一村村干部表示。
村支书的幸运
给胡总书记写信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八一村村支书朱光木,尽管前晚整夜睡不着,可谈到胡总书记的回信时,他还是一脸的兴奋。
朱光木说,1月13日下午3时30分,总书记来到八一村,4时20分才离开。整整50分钟,他一直跟在总书记的身边。
“我比乡亲们更幸运的是,有机会陪在您的身边一起下田头,访农户,拉家常,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和自豪。”朱光木在写给胡总书记的信里如此表述自己的幸运。
总书记的十一个问题
另一名写信给总书记的,是八一村的第一任村支书刘茂千。这个有着52年党龄的老党员说,他和朱光木两人先后给总书记写信,事先没有沟通,互相并不知情,“大概都是太想念总书记了”。
刘茂千家中的客厅里,摆着一张披着红布的凳子,那是总书记坐过的凳子。凳子后面的桌台上,放着胡总书记和他亲切握手的相片。
刘茂千说,1月13日那天,他站在门口等候。总书记出现后,他立刻迎上去握手。面对周围的记者,事先想好的开场白一下全忘了,“还好总书记亲和,先开口和我说话了。”在自家客厅,总书记一连问了他11个问题,不是什么客套话,都问到点子上,比如“种一茬莴苣能有多少收入”“免税的事落实了没有”“中央和国务院下达的政策,农民得益了么”……
刘茂千说,那天他紧挨着总书记坐。总书记照顾到他年纪大,“怕我耳背,每次问我问题的时候,总是把头靠近些……”
小陶镇的新农村建设
据了解,八一村所在的小陶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历史上,当地依靠种田为生的农民,每年只能种上一到两季的水稻,加上产量问题,收入普遍不高。
“以前每到冬天,这里都会出现‘冬闲田’、‘冬闲人’,没事可做的村民们,要么参与迷信活动,要么就是赌博,除了经济上不去,民风也不好。”小陶镇党委书记刘开林说。近几年,在政府的主导下,当地农村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进莴苣等高效作物,采取“稻—稻—菜”“菜—稻—菜”等模式,充分利用农闲,一亩地变成三亩地来用,原来每亩只能收入1500元,现在可以收入6000元。
当地部分干群对记者表示,他们有信心加快建设村民心目中的新农村。
另据了解,永安市今日将召开全市干部会议,传达和贯彻总书记的回信精神。
信息来源:海峡都市报(本稿通讯员上传)
http://www.hdzxw.com/hdnews/place/200603/182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