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排巷
在下吉山村中古街十三行街头的左边有一条巷子叫柴排巷,此巷因东邻柴排厝得名。它东起柴排厝院前的水泥路,西至村民刘礼立宅,中穿凝芳宅的西面防火墙,北至古街十三行的街头。在东西两面古宅老墙的夹迎下,向南北方向伸展着(巷道长109.6米,宽1.5米)。巷子的路面是由大小不匀的鹅卵石铺成的。碗口大的砾石早已被来往的行人踩得发亮,在路面石头的缝隙中吐着绿芽的不知名的“野草”随着巷头吹来的风轻轻舞动着,像对过往的人招手欢呼似的。在路面与巷墙之间的小沟里静静地淌着清清的细流,仿佛在告诉路人她那暗藏着的生命的律动。
古巷
砾石、野草、细流,古老的巷道在班驳的古墙下越发显得更加清幽、宁静、深邃。当我漫步在砾石路面上,时光似乎在我们脚下倒流,又回到了那个熟悉而陌生的年代。柴排巷两侧尽是形态各异的古建筑物,伸手触摸古老的墙体,粉末滑过指尖的那一刹间,时光仿佛嘎然而止。我的心头猛然一颤,感觉从墙上剥落的不是粉末,而是逝去的岁月。虽然岁月在古巷无声无息地流淌着,但战争的炮火、工业的粉尘、城市的喧嚣、庸俗的纷争,都不能改变古巷浑然天成的安详。遐想在晨曦里,牧童牵着老水牛从古巷中悠悠地走过,农夫扛着犁具下田耕种;暮色中,汉子挑着担子打禾归来,村妇挽着浣桶从这里走向溪边洗衣;成串的酒担子匆匆从这汇向溪边的客船;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抬着花轿,拥挤而过……我似乎又看到了当年吉山人或忙或闲的丰实农家生活,古巷人流如织的景象,鼎沸的人声在耳边渐渐响起。不必虚构,这条古思悠悠的巷子给我们展现的就是一段历史,精致而不失优雅,古老而不失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