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题研究在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中具有先导作用。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提高其整体水平和效益,实验小学出台了课题管理新举措。
一、学校成立课题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6个课题的12个负责人组成。统一管理、协调、落实、改进各课题组的研究工作。
二、建立课题研究工作的保障机制。对本校课题研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积极支持,按课题申请表中承诺提供课题配套经费,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实验研究人员的教科研工作情况和成果纳入教学业务考核内容,作为评先、评优、晋级的依据。建立课题研究的结题验收、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
三、学校把好课题研究的“一个方案”和“三个环节”关。即:把握好开题之前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关。把握好开题报告会、中期报告会以及结题报告会的规范管理关。重课题研究过程的指导,力求取得预期的成果。
四、成立专家顾问指导小组。六大课题聘请了福建教育学院、三明教科所、市教育局、市文体局、市教师进修学校、永安一中、三中、七中等单位的领导、专家20人为顾问。有专业人员的介入将可以大大提升课题究研的水平。
五、建立课题研究人员通讯录。除了一般的电话联系外,最主要的是运用电脑网络建立电子邮箱。利用电子邮件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实现领导、专家、教师之间的多向有效交流与互动。
六、把校本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纳入学期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使之确定落到实处。
七、课题组的核心成员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分工。可以按课题的组织形式和设置若干个子课题进行分工。做到核心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参加课题研究与实验的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要建立电子文摘卡,按学校统一的格式要求,围绕一个或若干个主题在网络上学习有关专题性文章,摘录并加上点评每学期不少于20张,每学年不少于40张。并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到学校统一的邮箱,实现资源共享,结题时可以汇编成册。
八、各课题结题时必须以视频案例的形式展示课题成果。因此各课题组要有意识地收集课题研究活动过程中的音像、图片和文本等资料。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收集、整理和撰写较高水平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等并积极向有关刊物或网站投稿,以丰富课题研究的成果。
九、与省内外、市内外某些名校保持某种联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派课题组核心成员外出学习交流、培训、比赛或参加相关的会议,回校后要写心得体会、开讲座或上公开课,不断提高学校的教科研水平。支持教师参与校外他人组织的相关课题的研究,以此来丰富自身的课题。
十、借助永安电视台《走遍燕城》栏目、《永安教育报》、《永安教研报》、《永安快讯》和《永安论坛》交流、展示、推广课题研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发挥实小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学校现已确立的“六大课题”是语文学科的《如何引领学生体验语文学习中的美》;数学学科的《科学预设、促进生成、提高课堂效率》;英语学科的《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体育学科的《乒乓球和篮球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综合学科的《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究》和《小学"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现已上报到三明,争取有几个成为三明的重点课题和有一到二个成为省重点课题。
“六大课题”如果研究成功可以大大提高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的教学质量。《小学"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将使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有效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将大大增强。《乒乓球和篮球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的研究将使我校“两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达到最完美的结合,让每个实小毕业的学生人人会打乒乓球和篮球,同时可以向上输送一大批人才参加提高训练和各级各类比赛。《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究》的研究将促使学校德育工作“全员参与、亲历实践、深度探究、行为养成”。学校的教风、学风、校风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两年后的实小将发生更可喜的变化,课程改革的两大瓶颈将被突破,教师、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将发挥作用,学校将进行一系列管理制度上的改进与创新。学校提出的“重实验、兴教研、创特色”、“省内一流,国内有名”的奋斗目标将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