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砂镇被中共三明市委、三明市人民政府授予“三明市2003—2005年度文化先进乡镇”。其主要成绩是:
(一)领导重视,把文化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安砂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作为工作指南,把文化建设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农村文化工作,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党委副书记分管,一名副镇长具体负责文化工作的协调。在制度上,把各村、各单位发展文化工作的优劣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考评依据,在经费上,除保证文化工作的正常活动经费外,对重大文化活动均给予保障。如近三年,每年用于举办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民俗展示“三项活动”的经费就不少于8万元。
(二)文化设施群基本形成。镇文化服务中心占地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内设图书室、阅览室——面积120平方米,藏书11000余册,每年订阅报纸不少于10份,杂志40种;还有文艺排练厅(舞厅),讲座室(50个座位),棋牌活动室、展览室等,并配有相应的活动设施,如照相机、摄像机、舞台灯光、音响等;19个村有16个村建立了文化室,面积均不少于50平方米,每村配备1名文化协管员,并率先在我市推行流动图书室,建立村级流动图书总库,使有限的图书资源在我镇实现共享;老人活动有专门的老人活动室。广播电视网络已经形成,有5个村与永安市有线电视联网,可以接收32套电视节目,目前有线电视联网工作正在紧张的施工之中,预计在年底有80%的村可以联网。
(三)专职文化干部队伍稳定并做到专职专用。文化服务中心专职干部2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如文化服务中心主要职责,图书借阅制度,阅览制度及各项其他文化活动制度等,使各项文化业务活动正常有序。
(四)团队活动组织有序,活动开展正常。镇内有业余篮球队16支,其中村队8支,14个村有业余田径队,四个民俗表演队,即石碧村、新建村的舞龙表演队,安砂村的桥灯表演队和石碧村的舞狮表演队;8支农民健身秧歌队,这些团队每年均组织训练和比赛活动。特别是经常性地与在辖区内的安砂电厂和永安煤业公司所属各矿开展联谊活动。
(五)文体活动形式多样,有声有色。由于有了较好的活动设施和队伍建设。该镇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主要有节庆活动,包括每年至少三场以上的文艺演出和节日游园;体育比赛,每年至少举办三次5个以上单项的体育比赛项目,包括举办全镇综合性的体育运动会、趣味体育项目等活动,同时还根据中心工作举办各种类型的知识竞赛等活动。由于领导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和经费到位,该镇每年开展的“三项活动”均获得村民群众的称赞和永安市委、市政府的肯定,特别是该镇的农民健身秧歌队,连续三年获得永安市健身秧歌比赛第一名,代表三明市参加福建省第二套健身秧歌比赛获二等奖,代表永安市参加三明市举办的第二套健身秧歌比赛获得第一名。
通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进一步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文艺体育人才,为该镇经常性开展文化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农村文化市场的兴起极大地弥补了公办文化设施的不足。我镇现有书刊摊点2个,舞厅2家,音像制品出租店4家,均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经营和开放,文化服务中心由于管理到位,均未发现有违法违纪活动,使该镇的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七)做好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该镇有三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安砂革命烈士陵园》是永安市23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是我镇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每年均有进行维护,今年镇党委、政府把修缮《安砂革命烈士纪念碑》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加以修缮、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