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要以产出大于投入作为判定在当前严峻经营形势下突破固有生产模式是否可行的依据。”2006年5月28日,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总经理曹培玺在莅临福建永安火电厂视察时做出这样的重要指示,要求该厂进一步转变思维模式,将降油耗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
为全面贯彻曹总指示精神,结合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该厂组织成立了#5、6机组经济运行攻关小组,在组织调研和学习借鉴相近或同类型机组中指标先进电厂有关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策划了进煤结构方式调整,反复试验并最终确定了较为固定的经济燃烧方案,制定完善了配套的燃烧技术组织措施,提出并落实了设备改造方案,修订了《少油燃烧管理奖惩办法》,全力开展“少油燃烧”工作。
需求与掺配——分堆存放放出煤质稳定性
少油燃烧的提出,对燃煤品质及其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永安火电厂进煤结构复杂,既有大型国有煤矿的火车来煤也有地方私营矿山的汽车来煤,所来煤质互有差异。如何把不同矿点来的不同热值、不同挥发分、不同灰分、不同灰熔点的燃煤,根据不同负荷情况下锅炉运行需求进行掺配输送呢?为此,该厂燃料部门建立了来煤矿点档案管理,并根据现场干煤棚实际对不同矿点煤种进行分堆卸车存放,然后再根据锅炉需求进行掺配送煤。而这中间,少不了要多和炉运人员沟通协调送煤方式,少不了要多根据实际考虑每车煤的堆放位置,少不了要多和火车站沟通协调安排火车对位卸煤,少不了要多安排好设备检修维护确保设备正常投入使用……。特别是行车岗位人员,由于分堆存放和掺烧配煤,行车操作工作量大大增加,经常是一上班就要开始连着工作四、五个小时,累得腰酸背痛也还得坚持重复着那抓放、移位的枯燥工作,在紧张时刻班组长也经常主动去帮忙卸车送煤,而至于误餐事情那就更是在所难免了。
投入与产出——节能技改打造“节油”硬环境
提高锅炉燃烧稳定性是节油的客观基础。为使炉膛获得较高温度,确保燃料迅速着火和稳定燃烧,该厂采取定期修补卫燃带、消除炉膛漏风、消除空气预热器漏风等措施改善炉内燃烧工况。针对部分卫燃带脱落、减薄、变形严重等现状,该厂检修人员利用机组停役机会,在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克服了时间紧、劳动强度大,炉内高空作业且上下层交叉作业多等实际困难,按期完成了卫燃带技改任务。原燃油加热器由于管道长、保温材料老化,冬天时燃油温度降低、流动性差,造成燃油在管道中时常堵塞,严重影响了少油燃烧工作的开展。为此,他们牢固树立“时间就是效益”观念,搜集整理数据、商讨制定方案、确定安装位置、设置采购验收、基础灌浆工作等项目改造前期准备工作一气呵成。改造期间,他们承受着相邻机组高温和球磨机噪音对人体的影响,在油管道高空布置且都属一级动火区域的锅炉零米层,通过合理安排和24小时轮换加班加点抢抓进度,按期完成了燃油加热器技改任务,同时还进行了加热器管道的法兰连接全部改为焊接式以减少管道泄漏率、管道支吊系统改进、加装油压表、加装加热蒸汽管道逆止门等,使锅炉燃油进口温度得到大幅提高,为少油燃烧工作提供了硬件条件。
安全与效益——三管齐下谱写“节油”新篇章
“手不离键盘,眼不离指针,心不离分析,脑袋里要一直做着事故预想。”这是该厂炉运人员对少油燃烧后监盘状态的自我调侃总结。的确,在开展少油燃烧前,炉内工况发生异常后稍作调整基本上都能慢慢恢复稳定。但在开展少油燃烧后,燃烧稳定性明显下降,异常处理过程中稍有不当之处,即会造成不可恢复性的锅炉灭火事故发生。因此,作为少油燃烧最关键、最核心的执行者,他们承担着太多的压力与责任,体验着太多的艰辛与汗水。
永安火电厂#5、6机组采用重油点火助燃,在下二次风道上配重油枪4支,设计燃油压力下单支油枪耗油量336 Kg/h。为降低油耗率,该厂早在2005年底即通过各种方式在班组员工中持续、广泛开展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工作,并采取分炉分班油耗统计,修订落实节油奖惩办法,努力深挖节油潜力。
2006年伊始,他们减枪数、降油压、应用新技术三管齐下,#5、6炉按既定方案各退出一支油枪运行,80MW及以上负荷维持两支油枪运行,80MW以下负荷维持三支油枪运行,同时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在#5、6炉使用汽泡雾化油枪,并确保燃油系统终端油压降至1.5MPa左右。保持这样运行方式,发电油耗率当即下降30%左右,节油措施的执行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形势似乎一片乐观。但就在大家开始为少油燃烧工作进展顺利感到欣慰的时候,#6炉却先后发生两次燃烧失常,其中第一次处理过程还险些造成主汽超温,给少油燃烧工作设置了障碍。如何确保锅炉在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减少助燃油耗,成为了摆在炉运专业技术人员面前急待解决的难题。他们全面收集这两次锅炉灭火前后及处理过程的运行参数,详细分析造成锅炉灭火的原因及处理过程的得失,并召集#5、6炉司炉进行仔细研究,加强技术交流,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并在各班组中认真执行。
由于燃油母管的油压远高于油枪油压,容易造成油枪油压波动,使油耗增大或油枪断油,降低节油效果或威胁锅炉燃烧安全。为保证油枪出油量稳定,司炉、副司炉需要经常到就地调节汽泡油枪的油压和汽压,明显加大了人员劳动量,而且就地温度较高,在炎热的夏天出去调节一趟就满头大汗。而在寒冷的冬天,油枪过小的出油量又不时造成油枪软管堵塞,其对燃烧安全的影响和疏通油枪的难度又常常让司炉头痛不已,使得司炉、副司炉监盘时的精神压力非常之大。他们要随时做好发生燃烧异常的思想准备,经常性地做好事故预想,以便燃烧异常真的发生时,能够迅速按既定的方案进行处理,有效防止事故扩大。功夫不负有心人,辛苦的劳动最终获得了回报,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5、6炉有效避免了锅炉灭火事故,即使在煤质灰分超过36%的恶劣客观条件下,在推进到机组在75MW及以上负荷烧两支油枪,燃油系统终端油压下降至1.3MPa左右,单支油枪耗油量保持在180-200Kg/h情况下,仍然确保了锅炉的安全运行。
万事开头难。但在敢于挑战、勇于创新、团结奋进的永电人面前,再多的困难和问题也都将如过往烟云。从开始的不理解、心存畏惧,到最后各个岗位各负其责、聚沙成塔,永电人拧成一股绳、拼出一股劲,在营运改善、降本增耗的道路上一路艰辛、一路汗水、一路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