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全国人民喜迎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同时,永安市立医院迎来了双喜临门。
一喜永安市立医院历经了多少风雨迎来了建院70周年华诞,70年的变迁实在太大,70年来医院走过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风雨历程,1937年4月永安建立县卫生院,1950年1月29日永安解放,人民政府接管县卫生院,1956年12月永安县卫生院改名永安县医院,此后四改院名,三次易址,1984年9月永安县撤县改市,永安县医院更名永安市立医院。在各级政府重视支持和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关心协助,以及几代市立医院人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医院的发展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在编人员达300余人,万元以上设备达287件,总设备达5000余万元,门诊量和住院病人数分别比10年前增加16.5%和82%,医院现有先进的16排螺旋CT、核磁共振、全身CT机、数字剪影机、大型C臂X光机、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大型彩超、麻醉工作站、腹腔镜、内窥镜等设备。
医院的技术力量也十分雄厚,医院对食管、胃、大肠、结肠、肝、肺、、甲状腺、肾、输尿管、膀胱、子宫、卵巢、颅脑、鼻、喉、骨骼扥各部位肿瘤形成根治手术,放射、化疗、介入、免疫等一整套规范的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此外以腹腔镜为代表的一系列内窥镜微创手术,如胆囊切除、阑尾切除、胆道取石术、子宫肌瘤切除、卵巢囊肿切除,输尿管治疗,膀胱镜取石活检术,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眼底疾病,鼻窦、内耳、咽喉等微创术等。
1999年5月医院首先在三明市开展院内血肿粉碎针微创技术(简称颅术)至今已治疗患者330例,有效率达87.59%。医院开展的介入从2000年至今,已完成225例,有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造影以及肝癌介入治疗等完成手术225例。
医院还能开展门静脉高压胃底食管静脉周围离断术,肠系膜需关取换术,双髋关节同时置换术,脊柱手术,带肌皮瓣转移术,体腔内定位穿刺活检术,乳腺导管造影术,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监测,临时和永久心脏起搏器安装及喉癌重建发音术等。
据统计,近10年,医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计82项。近15年来有15项研究获三明市永安市科技进步奖。目前门诊、住院人数、设备、技术、业务收入等主要指标位于三明市各同级医院前列。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强化品牌意识,依靠科技进步,树立社会诚信,创新服务模式,提高员工素质,拓宽服务领域,充分发挥资源效益,狠抓内涵建设和行风建设,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使群众的满意率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二喜2004年被列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医院门诊病房综合大楼I期工程经过三年多的精心施工终于落成,10月17日进行了剪彩仪式。
参加剪彩仪式的有永安市市长涂振锟、省肿瘤医院院长应敏刚,三明市政协副主席吕凯明、永安市委宣传部部长刘建榕、副市长李辉,以及市政协、市卫生局、市有关部门、驻永部队和兄弟单位的领导。驻永部队乐队和舞狮队也前来助兴,剪彩仪式上,宣传部部长刘建榕发表了讲话,对医院的发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门诊病房综合大楼(I期工程)的落成表示祝贺,陈永全院长在讲话中回顾了医院的发展历史,介绍了门诊病房的概况,表示要继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奉行“服务在先,技精优质为本,诚信为荣,奉献社会为尚的服务观念”,为永安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再建新功。市长涂振锟等领导为门诊病房综合大楼I期工程进行了剪彩。剪彩仪式后嘉宾们参观了新落成的门诊病房综合大楼(I期工程),他们对这座二万五千平方米,十三层的大楼表示赞叹。大楼设计新颖,门诊病房及候诊大厅宽敞明亮,大楼内设有中央供氧系统,及自动消防系统、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环保中央空调,层流手术室各病房内有卫生间、热水器等设施,新大楼可开放床位540张,大大改善了病人的就医环境和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
市立医院人将乘党的十七大东风乘风破浪,驶向新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