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村被列入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来,以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根据本村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府及镇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工作布置,真抓实干,从实际成效来完成各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呈现出“支部有力,干部齐心,群众思变,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格局。现将我村2007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
一、深入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
1、村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为了让村民了解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2006年4月份被列入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来,村两委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抓住机遇,谋求发展,召开了全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及全村的动员大会15次,利用《新建-简讯》、标语、宣传栏,传达了市委市府及镇党委、政府的文件精神及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成立了新建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新农村建设服务站,由村支书任组长、站长,完善“六大员”运作机制,发挥村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等八个方面的作用。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顾问小组、乡风文明劝导队。同时根据本村实际情况,集思广益,为我村在“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打好坚实基础,对本村新农村建设制订了可行性发展方案,制订了本村“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五年实施工作目标任务。
3、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意义,认真领会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扎实推进我村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全村以文明、和谐、健康、发展的思路,开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二、提高支部活力,保持党员先进性
1、支部在今年的工作中,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全会精神和各级的“三农政策及胡总书记给八一村的回信重要批示精神,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使我村的各项工作在党支部的领导下顺利开展。
2、按时召开“三会一课”的学习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延续开展。在政治工作中思想上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党员思想上的纯洁。
3、组织党员科学知识的培训学习,上半年举办了茶业专业知识讲座二期,烟草讲座四期,参加培训人员达200余人,党员达50人次,使参学党员生产经营能明显提高。在生产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4、支部认真抓好的自身队伍建设,制订了民主发展党员实施方案,党员先锋岗评选方案,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实施方案。2007年全村申请入党积极分子20余人,支部从中选优,对申请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测试,对测试成绩优秀的前六名,提交支委会和党员代表联席会进行表决通过,提出三名作为年度培养考察对象,支部上半年已转正式党员2人,预备党员3人,列入培养考察的3人,使我村支部党员队伍不断壮大。
开展党员先锋岗评选活动,支部把在经营,企业、个体、运输、种植较突出的党员作为评选先锋岗人选。进行支部投票表决,经过表决邱加恩等五位同志当选为2007年度党员先锋岗,支部规定对连续三年被评为先锋岗人物的,支部给予奖励,优先作为镇优秀党员首推人选,并将先进事迹发布在相关网络媒体上,使基层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体现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和谐的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5、强化党员管理,落实党员长效管理机制,一是落实外出党员管理长效机制,对外出党员,定期向支部汇报工作地点和联系方式,无法参加异地学习培训的,定期向支部书面汇报工作情况。二是落实脱困帮扶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党员帮扶台帐,落实帮扶责任,做到党员不脱贫,不脱钩。建立扶贫救助资金,建立服务体系,推动了整体脱贫,重点扶持贫困党员二次创业,帮助他们解决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联动帮扶,确保致富项目选优选准。深入开展定期走访活动,体现组织温暖;三是落实党员绩效考评管理长效机制:党支部认真履行职责,层层落实,合理确定党员的岗位目标,通过全程对照践行岗位目标和承诺目标为主线,按照目标管理内容的分解项目和个人承诺事项的完成情况进行半年初评。四是落实党员学习培训长效管理机制,强化理念,倡导学习是责任,实现学习工作化和工作学习化的统一。
三、抓好落实,突出特色
村两委干部根据村“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逐项抓好实施,到目前为止,我村在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中目标任务实施完成。
1、经济发展方面
(1)村两委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观,2007年全年全村工农业产值达1200万元,人均收入6500元,村财收入30万元。
(2)加强产业调整,发展烟-稻-茶种植模式,全村2007年烟叶种植面积360亩,总产值70万元,比去年增加100亩,2007年冬已落实520亩,新建大型密集式烤房6座,全村大型密集式烤房达到12座。双季水稻种植1200亩,全年小薯种植面积300亩,产值达70万元,莴苣种植面积200亩,铁观音茶叶2007年新增面积100亩,使我村铁观音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了500亩,小径竹扩鞭550亩,果树新增面积200亩,低改100亩。
(3)强化劳动力就业培训和产业化专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全年举办各类培训12场,参加培训人员800余人次,转移劳动力500余人次,专业技术培训受益500余人次。发挥好“六大员”的工作效应,以新农村建设服务站为技术主体,服务村民,使我村“六大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2、社会发展方面:
(1)村两委干部在新农村建设工作,提高自身思想素质,狠抓落实,解决好村集体公益事业的落实,2007年在结合村容整治中,投入5万元,为六组至村部的路面及拱桥拓宽1.5米。健全村管理机制,改善办公环境,投入2万元,装修“兵、团、妇”办公室、档案室及村部公厕。
(2)争取到市烟草公司烟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20万元,为一组、九组(仓库垅),五组、四组(松林下)修建30cm宽,C20砼现浇式引水渠4000米。进一步完善了我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3)完成了村自来水改造工程。为解决村民反映激烈的饮用水卫生和“遇雨水浑浊,遇旱水不足”的民生问题,在市政府、永安市移民局、水利局、永安煤业公司等的大力支持下,筹集资金45万元,兴建了160吨的蓄水池、60吨的过滤池和沉淀池。并对陈旧的3000余米网管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更换。成立了农村居民饮用水协会,聘请了专职的自来水管理人员。
3、生活质量方面: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情系村民生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入手,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帮、困有所助。
(1)开展创建平安村活动,以和谐、文明、健康、发展促进我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护村巡逻队伍,库区生态林联合管护小组,在全村发放宣传材料1300余份,签订责任状400余份,2007年度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使我村创建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受到三明市检查验收组的好评。
(2)充分发挥妇代会、团支部职能作用,开展“平安家庭”、“文明户”、“五好家庭”的评定工作,“平安家庭”户达380户,占全村户数的95%;促进邻里和睦,村风和谐,为新农村建设制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村党支部、村委会,在春节期间,为使村民过好春节投入2万元,开展了春节游园,村级农民运动会,歌舞晚会,龙灯表演等项目,丰富了广大村民的节日内容,促进了我村精神文明建设。
(3)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
(4)抓好全村人口计划生育,强化城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落实奖励扶持政策,全年无计划外生育,非法抱养等,“双查”率达98%,实现了计生优质服务一流村,
4、资源环境方面:
(1)我村根据市委、市政府新农村会议精神,开展百日整治工作,全村出动300余人次清理死角15处,拆除简易木棚厕所40余座,清理路面2.3公里,维修道路1.2公里,铺设水泥道路1000米,清沟500米。
(2)经过百日整治,使全村的村容村貌有了一定的改观,为了使整治工作能长期巩固,村里成立了卫生督导组、垃圾清理组、乡风文明劝导队。
(3)对清理出的空闲地进行绿化,开辟休闲场地二处,植草皮100平方米,植树70余株,使原有的垃圾厕所场地,变成村民休闲场所。
(4)加强对全村的改厕,改圈工作力度。节约能源,发展沼气工程,现全村在拥有120口沼气池的基础上新建沼气池15口,村里每口补助水泥0.5吨,在全村新安装太阳能15户。目前,全村使用电能、沼气、太阳能、石油气的农户达380户,为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平衡打下良好基础,向节能型农村迈进一步。
5、民主管理方面:
(1)村支部在村中的各项事务中,加大公开透明度,基本做到村务公开民主化,村财保持一季度公开一次,各项工程公开招投标,各种决策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民大会进行讨论研究。
(2)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省党代会及三明、永安、镇各级党代会的精神,充实全体党员的思想素质,在新农村建设中走先锋模范作用。
总之,我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不足,村两委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将不懈努力把我村建设成为富有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新建村 党支部 村委会
2007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