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永安市清水池村,流传着刘佐成和他的留日同学李宝焌在清朝末年,为祖国造出第一架飞机并修建国内第一个机场的故事。2007年12月12日,由村民们捐款建成的刘佐成先生塑像,在故乡的文化广场上安放成功———
2007年12月12日下午4时36分,曾为中国人的蓝天梦呕心沥血的我国本土第一代飞机制造家刘佐成先生的塑像,在他的故乡福建永安市曹远镇清水池村村部门前的文化广场上安放成功。
当雕塑家翁健青先生为塑像完成了最后一次上色时,正在兴建的广场上响起了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修建国内第一个机场
在清水池村,一直流传着刘佐成和他的留日同学李宝焌在清朝末年,为祖国造出第一架飞机并修建国内第一个机场的故事。
在刘佐成塑像基座石刻上,有一段《刘佐成生平简介》:
刘佐成,原名刘国云,官名佐臣,字活卿,号鹰公,生于公元1884年(光绪十年)农历九月初十戌时,卒于1943年9月20日,终年59岁。
刘佐成,永安清水池人,自幼聪明好学,胸怀大志。1903年10月,刘佐成和永安贡川镇洋峰村人李宝焌一道前往全闽师范学堂求学。1906年,刘李二人一道前往日本。刘李二人先后就读于同文书院和宏文书院,后刘佐成又就读于工业航校和早稻田大学,而李则直接进入早稻田大学求学。期间,他们认识了孙中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在同盟会和一些爱国华侨的资助下,1910年,刘李二人合作自制了“飞机一号”,但因飞行场地使用不便,无法试验。同年8月15日,刘李二人随同清政府驻日公使胡惟德携带自制飞机回到国内。至此,中国大地上有了第一架国人自制的飞机。回到北京后,清廷军咨府即拨款在北京南苑庑甸毅军操场,建筑厂棚,并从日本买来机件,让他二人试制飞机,因而成为中国本土上的第一代飞机制造家,并建成了国内第一个飞机场。1911年3月,李、刘合作试制飞机成功,这是中国在国内制成的第一架飞机,但因发动机损坏而试飞时坠落,刘佐成身负重伤,从此不再驾机。1912年李宝焌病逝,刘佐成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此后,刘佐成虽然离开了飞机制造事业,但一辈子在空军供职,与航空结缘,他一生都在为呼吁发展民族航空事业、普及航空知识、培养航空人才殚精竭虑,但在国破山河碎、战乱不已的旧中国,他的抱负始终难以实现。
第一代飞机制造家
对于刘佐成先生的事迹,航空界和学术界曾有过记载和报道。正在兴建的刘佐成塑像基座石刻介绍说:“在当今互联网遍布世界各角落的透明时代,只要在百度输入‘刘佐成’的名字,他的光辉事迹便熠熠生辉”。
《中国航空航天大事记》一文写道:“1910年8月,清政府拨款委任留日归来的刘佐成、李宝焌在北京南苑修建厂棚制造飞机,并利用南苑驻军操场修建了中国第一个机场”。
1940年毕业于福建师范的现永安市大湖镇坑源村的赖华编先生,1936年至1938年曾在福州鸟石山省立师范学校就学,赖华编先生曾多次在永安老乡的家中见过刘佐成。赖华编老先生说:“佐成先生身材魁梧精神焕发,待人和蔼,是一位诚笃可亲的长者。”
赖华编先生发表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21卷1992年第1期上的《中国航空工业先驱———记刘佐成、李宝焌两先生》一文介绍说:“1909年,佐成先生于日本留学时,与李宝焌先生合作,共同研究当时的新兴工业———制造飞机。对此,中日双方政府都非常注意。他们在日本因飞行场地无法解决,没有进行试验。后经驻日公使胡惟德转报清庭,清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去电召刘佐成、李宝焌二人回国。”
刘佐成和李宝焌是国内建立航空工厂和制造飞机的先行者。李宝焌还是中国航空学术的先导,1910年12月,上海《东方杂志》发表了李宝焌航空论文《研究飞行机报告》,被航空界称为我国第一篇航空论文。文中提出:“向后焚烧而推前(喷气推进)”。1939年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飞成功,李宝焌、刘佐成的理论创建早了29年。
村民自发捐款塑像
2007年12月12日中午12时许,当刘佐成塑像从三明市畅想艺苑环境艺术有限公司运抵清水池时,村民便从四面八方赶来。
刚筑成的刘佐成塑像为钢筋混凝土仿铜塑像,雕塑基座高度为170厘米,人物高度为250厘米,雕塑总高度为560厘米。雕塑表面颜色为仿铜色。
雕塑家翁建清说:“刘佐成先生志在蓝天,精忠报国,他是国内最早的飞机制造家,是出生在我们三明、永安这片土地上的民族英雄,结合他的生平,我们把他的塑像设计为身着西服,戴着眼镜,手里握着一本《飞行杂志》,正充满自信地行走在祖国的大地上。”
在刘佐成塑像的右侧,还有一架腾空而起的喷气式飞机。翁建清说:“这架飞机既是李、刘二人的飞行理论象征,也是刘佐成先生一生都在为呼吁发展民族航空事业、普及航空知识、培养航空人才的执着追求”。
距村文化广场约500米的刘氏宗祠三面环山,正厅前还有一口很大的池塘。如今,依然居住在清水池村刘氏宗祠的清水池村村民刘如饷,对刘佐成先生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他说:“刘佐成先生临终前就住在这座刘氏祠堂。”
清水池村位于曹远镇东南部,距永安市区6公里,全村共有128户486人。改革开放以来,清水池村依托丰富的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和毗邻福建化纤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及八闽水泥厂的区位优势,大力兴办企业,走工业富民之路,2006年该村工业产值达5401万元。
这次建设文化广场、为刘佐成先生塑像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村民们的捐款。建设文化广场、为刘佐成先生塑像是清水池村实施文化兴乡战略的第一步,村委会希望能进一步做好刘佐成先生旧居以及展室展馆的修缮和文物收集工作,成为当地的旅游文化景点。
本文编辑: 周淑萍
信息来源:原作者转贴2008年1月3日《工人日报》6版
点击进入《中国航空先驱刘佐成的故乡de新浪BLOG》浏览更多图文
点击进入《中国国内第一代飞机制造家刘佐成的故乡之视频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