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该街道领导为朱金柳送来省残联授予的“福善居”牌匾。
一幢崭新的楼房,屹立在永安市燕西街道文龙村的村部旁。1月28日,是残疾人朱金柳最高兴的日子,她搬进这幢属于自己的新楼了。望着新落成的房屋,新房主人朱金柳心情异常激动:“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这辈子会住上新楼房”。今年43岁的朱金柳年幼患脑膜炎留下了身躯畸形残疾,丈夫老杨没文化。婚育后因病动了两次手术,已基本丧失干体力活能力,一家4口20年来一直处于生活贫困中。那么这样的一户贫困家庭如何建立起新楼房呢?
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是她的梦想
朱金柳婚后生有一女一男,女儿22岁,初中毕业后到厦门打工,男孩18岁,正在永安一中读高三。每当看到邻里前后一幢幢新落成的楼房,而望着一家拥居在一间不属于自己而残破的旧土房,生性好强而心地善良的朱金柳,总有一个做不完的梦:什么时候才会有间属于自己的房子?
原来,她丈夫有4兄弟,他是长兄,婚后仅分到一间16平方木屋。4兄弟先后成家后,作为大嫂的朱金柳,把仅有的一间木屋腾让给了公婆居住,而自己一家则搬到村子山边的一处五七农场时单位遗留的旧土房居住,至今一住就是15年。15年来年久失修的破土房冬不挡风、春不遮雨,靠山边旧土房蜈蚣多,一家4口每年都会被蜈蚣咬。朱金柳说,仅去年她就被蜈蚣咬过6次。自从女儿休学去厦门打工每次回家就安慰母亲,要用打工挣来的钱帮助父母盖一间砖瓦房,朱金柳一边鼓励女儿省吃俭用,一边与丈夫精打细算,盘算着能早日盖上新房。
“把最好的宅基地留给最贫困的住户”
残疾女朱金柳想盖房申请宅基地成了村干部和村民们关注的一件事。去年春,该村配合新农村建设规划,把旧村部拆除,开发平整为村民新居建设点。“这块地紧挨村主干道,坐北朝南,水电设施连接便利,可以说是全村最好的一处宅基地,有许多村民都争要在此盖新房”,在村部开小卖店的村民老陈对笔者说。为了照顾贫困户村里决定把宅基地分配给最贫困的无房户,这一决定获得了村民的理解支持。去年5月,朱金柳和另外几户贫困户无偿得到了村里扶助提供的100平方宅基地。她说:“仅这块地基我就可节省2万多元的开发平整费用,村干部为我考虑得太周到了。”
据了解,相关部门还为她减免了土地收费项目近8000元。这更让朱金柳喜上心来。
“民政办和众人相助才有了这幢楼房”
朱金柳得到了宅基地,喜中有忧———为了配合新村点统一规划布局,她不得放弃盖平房的计划。若要盖楼房,资金严重不足,手头上仅有女儿打工积累寄回的3万多元资金。正当焦虑时,该街道民政办刘佳红主任多次来到她住处与她一块商量制定建新楼房最佳建造成本方案,鼓励她克服困难并承诺给予资金扶助。去年5月,在村民、亲属的帮工下新房开工。
去年7月上旬,当第一层水泥板浇灌的当天,民政办刘主任特意为她送来了贫困残疾人“安居工程扶助款”1.5万元。当朱金柳接过该款后,她心中充满了阳光,看到了希望。她毅然打消了来年盖第二层的念头,她对前来的街道村干部说:“政府这么关爱我这个残疾女,我要想尽办法争取在年底前把第二层建好。”朱金柳要盖第二层楼的想法和民政办送补助款一事深深打动了残疾女朱金柳的同胞兄妹,没几天她的大姐、二姐为她送来了1.4万元,三姐为她送来1.2万元,两个小弟也送来2万元;堂弟朱光辉无偿为她运来了沙、石等材料,他们说,政府伸出援助之手,作为亲人更应相助。从此她逢人就说:“民政办和众人相助才有了这幢楼房”。
卖磁砖的张老板为残疾女感动
从地基开工起,朱金柳里里外外一人奔波,她严重的身部畸形,1.5米瘦小身材走起路来一脚浅、一脚深。为了买到结实耐用又实惠的地板砖,她走遍了永安城10多家磁砖店,去年11月的一天当她再次踏进“国宝磁砖总汇”店铺时,引起了店主张延龙的关注,当他了解到其残疾女盖房的不易经历,身残志坚的精神感动了他,当即开着自己的轿车送她回村,勘查了她的新房,为她设计提供实用的地板砖、洗脸盆、蹲便器等材料,并亲自送到她家。“那么多人在扶助她,我仅提供一些磁砖材料,是为了她能早日装修搬进去过年,关注残疾人是全社会的责任,也算为残疾人尽一点微薄之力”。近日,当笔者采访这位与残疾女素不相识的店老板时,他微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