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力推住宅产业现代化
发布时间:2004/4/2 作者:杨国涛 游览人次:8264
3月18日,部分省市住宅产业化工作座谈会在深圳召开。会上,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指出,住宅产业化不是可抓可不抓、也不是现在不抓以后抓的问题。推进住宅产业化工作,是认真贯彻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18号文件及全国建设工作会议确定的任务和目标,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的一项工作。
做好这项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住宅质量;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研发和推广先进适用的建筑成套技术产品和材料;坚持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完善住宅性能认定和住宅部品认证、淘汰制度;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注意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住宅内部功能设计;坚持以住宅产业技术政策、经济政策为导向,引导和推动住宅产业化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刘志峰对近几年的住宅产业化工作进行了回顾。他首先对这一工作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具体表现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住宅的综合品质普遍上升,住宅产业化基础工作也有了新的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工业化水平、成套技术集成、劳动生产率及住宅的综合质量上还有较大差距;同时,住宅建设领域资源消耗与污染程度还很高。
刘志峰还重点强调了狠抓住宅产业化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认识,加强政府宏观管理。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本比国际水平高出许多,万元GDP的耗水量比国际水平高5倍,万元GDP的总能耗是世界水平的3倍,2003年只贡献了世界GDP的4%,却占用了世界7.2%的能源。根本原因是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住宅建设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所以要加强宏观管理力度,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利用高新技术,加快对传统住宅产业的改造,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住宅产业链长,相关的投资开发、部品与设施装备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涉及的部门很多,要使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必须有政府的有力调控。近期建设部整合住宅产业相关司局职能部门,准备成立住宅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并且希望各省市建设厅明确产业化工作行政职能。
二是制定和完善住宅产业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对新型墙体材料、建筑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治污、住宅装修及产业化的技术、经济政策的研究。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培育和规范、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观念的转变,企业只有坚持国家的产业政策方向,引用先进成熟的产品、技术、设备、工艺,才能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国外的先进经验来看,也只有先实现企业的标准化、工业化,才能逐步推进社会的产业化。
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住宅产业化的推进机制。要抓住消费者,以市场需求为先导,重点抓好市场运作机制;要统筹规划有序渐进,关注消费者入住后的长期效益,舆论上要特别强调消费需求的引导,树立起正确的、科学的消费观念。住宅产业化要抓住市场,既要注意适应消费市场,又要正确地引导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