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夕,永安市黄历村农民刘骏接到永安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让他办理返还祖屋房产手续通知后,立即打电话告诉远在大洋彼岸的父亲刘绍卿。刘老先生记挂心头半世纪的夙愿终于变成现实。他非常激动,请儿子转达他对各级人大和政府的谢意。
现年82岁的美籍华人刘绍卿原籍在永安市燕南街道黄历村,青年时期曾在永安任过小学教师、校长。1948年到台湾师范大学深造,毕业后任教于台湾省高级职业学校,后应聘到越南堤岸福建中学任教导主任;1965年转入商界后,先后在西贡创办多家企业和一所中学;1975年越南排华时辗转移居美国纽约,退休前任纽约皇后区华人选民协会秘书长、纽约市华埠中山中文学校校长。
家乡土改时,他的父亲被评为地主成份,部分房屋被没收归村集体所有并安排进了多家人居住。刘先生后来虽在台湾又娶妻生子,但他仍时刻牵挂着大陆与亲人,这份思念一直伴随着他飘泊海外。后来他虽然加入美国国籍,但仍然不忘祖国、不忘家乡。改革开放后,刘先生就积极支持海外的儿子们到祖国寻求合作,他的二儿子刘骥在纽约的公司已在青岛市设立代表处,他还把海外出生的儿孙都续上原籍族谱。
1983年,他在阔别家乡35年之后,第一次踏上返乡旅途。其后每隔三年左右,就不远万里往返纽约、永安达7次之多。刘先生每次返乡都提出归还祖屋的要求,但因种种原因而不能如愿。村里人觉得纳闷,他从美国往返7次,路费少说也得21万元,而这栋旧祖屋却连1万元也不值,他图什么?刘先生在永安的长子刘骏当过村干部,早已自建住宅小楼一幢,也不想要那破旧的祖屋。他对父亲反复要求将祖屋归自己名下的做法开始也不理解。以后,随着父亲不惜花费巨资回来次数的增多和企盼的强烈,刘骏渐渐地理解了。在普通人眼里算不上什么的破旧祖屋,每一段木头、每一张瓦片,都铭刻着刘先生青少年时代难忘的回忆,凝聚着他对故乡的浓厚深情。这是飘泊海外半个多世纪游子的夙愿,是一位世纪老人对根的追求,于是,刘骏从反对转向了支持。
2002年6月,刘先生在《福建侨报》上看到一则消息,获悉省人大常委会在执法检查中,将彻底清退侨房作为凝聚侨心、发挥侨力、改善投资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他非常兴奋,当即写信给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要求督促归还他的祖屋。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贤模批示转三明市人大常委会核实处理。
三明市人大常委会接到转办件后,当即交待侨台委负责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意见。经查阅资料和实地察看,了解到该处房屋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主体为一座二层木楼房,现今房屋破旧年久失修,主楼已无人居住,有几位村民在此堆放杂物。调查后,三明市人大常委会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精神,作出退还刘老先生祖屋的决定。永安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依照决定精神,领导多次过问,人大办和政府外侨办人员先后6次深入现场,召开协调会并于今年3月发出《关于同意归还刘绍卿祖房的通知》。文件送达燕南街道黄历村委会后,村委会以最快的速度给予腾退执行返还。(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