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风土人情——婚嫁习俗

  2003/1/21  10485点  永安之窗
  一、婚姻

  (一)形式

  解放前,男女婚姻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看重聘金、嫁妆。富人有纳妾之习,穷人有抱童养媳之风。除明煤正娶外,还有其他特殊婚姻。

  童养媳:农村贫苦人家,养儿无力娶媳妇,即抱养幼女,为童养媳。长大婚配,无须彩礼,只要略备薄酒,即可拜堂成婚。解放后,明令禁止,逐渐废除。但近年在农村有所抬头。

  纳妾:旧社会富豪之家男子可纳妾,俗称“讨小”,无须纳彩,也不举行婚礼。解放后,《婚姻法》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遂废除。

  招婿:有女无男之家,为传宗接代而招婿。男子就婚于女家,为女家成员,有财产继承权,改姓不改姓均可。由女方办酒席,拜堂成婚。解放后,受《婚姻法》保护。

  入赘:妇人亡夫,不愿改嫁。但无劳力,生活困难,可招单身汉为夫,称为入赘。日后所生子女两家分有。这一婚俗至今犹存,但已不像过去被人鄙视。

  改嫁:俗称“二婚亲”。解放前,妇人亡夫,公婆不让改嫁,强迫终身守节。有的敢于反抗,冲破牢笼改嫁;有的生活艰难,被迫改嫁;也有因婆媳不和或夫妻反目而不得已改嫁。在封建社会,改嫁常为他人所不齿,妇女离家时不准从大门出,要锯门槛,以示今后断绝此类事情出。倘亡夫再嫁,到半路要换鞋上轿。解放后,改嫁受法律保护,不再受歧视。

  典妻:民国时期,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者,无力供养妻子,便把妻子典当他人为妻,须定期赎回。若到期无力赎回,永远归他人为妻。抗战期间,丈夫从军杏无音讯,妻子生活困难,也有出现无条件典让他人为妻,直至夫归赎回。解放后,这一陋习不革自除。

  (二)礼仪

  男婚叫“娶亲”或“完婚”,女婚叫“出嫁”或“于归”。男女双方设宴请客,叫“吃喜酒”。女方婚前一日或提前数日请“婿郎”;男方成婚当天或次日请舅父,十分隆重。俗话说:“天上雷公,地上舅公”。舅坐上座,舅未入席,不准开宴。旧社会,婚嫁礼节繁重,主要有以下几种。

  议婚:男方托媒向女方求婚,女方认为匹配,便将女儿“生辰八字”开具给男方,名为“开生庚”。男方即请算命先生卜合,如无冲克,再将“生庚”压灶神前3日,也无其他不顺事情发生,即遣媒议聘。

  订婚:双方议定聘金彩礼后,择日将聘金、首饰、衣料、茶点等财礼,由媒人送往女家,谓之“定聘”。

  报佳期:订系后,男家选定“黄道吉日”,将婚期用求贴奉告女方,如同意,女方回应允帖。

  办簋担酒:婚前一日,男家备贡簋、酒、肉、鸡及龙笺凤帖送往女家。女家以嫁妆、凤帖回敬。
  迎 亲:男方备花轿、鼓吹、烛炮到女家等候。到时辰,新娘凤冠霞披,由伴娘打着雨伞,从正厅踩着米筛出门、上轿,一路吹打鸣炮。青水畲族习俗.花轿未出门,母女要抱头大哭,边哭边说。母哭叮咛女儿要孝敬翁姑,夫妻和好;女哭祝愿父母健康长寿,感谢养育之恩。花轿入宅,新娘依次拜天地、祖宗、公婆、夫妻对拜,名为“拜堂”。拜毕,入洞房。洞房内花烛、鸡、银杯、牙著、酒摆满桌,新郎新娘并立桌前,由伴娘将鸡头鸡尾及酒象征性地让新人沾嘴,谓之“交杯酒”。入夜,不论男女老少均可入洞房闹房,逗引新郎新娘。俗话说:“三二(天)新娘无大小”。客人散后,夫妻互敬冰糖茶,象征甜蜜。次日晨,新娘下厨房拜灶神,摸试炊用具。随后,拜见公婆和亲戚礼见。拜毕,回娘家省亲,叫“做三朝”或“归宁”。

  抗战时期,始有文明结婚之举。婚礼从简,新郎西装革履,新娘披礼纱,有男女俟相。花童伴随,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新郎新娘各自在结婚证书上签章。礼毕,设宴庆贺。有的只在报上刊登结婚启事,敬告亲友。还有的由政府或机关单位举办集体结婚仪式,亲友参加庆贺。

  解放初,执行《婚姻法》,废除封建买卖包办婚姻,实行婚姻自主。男女只要情投意合,符合法定婚龄,就可在当地政府办结婚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受法律保护。婚礼简朴,不坐轿,不纳彩礼,不设宴请客,只分发喜糖。有的举行集体结婚仪式,有的旅行结婚。80年代后,结婚大操大办,讲阔气,摆排场,铺张浪费之风又起。农村索取重金厚礼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生育”

  头胎:在永安,男女婚后生育的第一个孩子,无论是男是女,都要送鸡酒到娘家报喜。生男酒壶嘴向前,生女酒壶嘴向后,娘家回送老酒和活鸡,数量不限。娘家生母要到女儿家“护侍月”做外婆。产妇“坐月子”要吃老酒、鸡蛋、小母鸡、猪脚,细面等,日食五餐,滋补身体。“三朝”(三天)后要为婴儿洗澡、命名。命名要请有资望的文人按行辈取学名或乳名,孩子长大结婚后再取字号。产妇在月子未满时不得外出。

  满月:到满月要为婴儿剃头除胎发,叫“剃满月发”。婴儿要穿戴外婆送来的衣服和装饰品,如手镯、脚镯等。去外婆家,要用锅灰给婴儿抹乌鼻,俗称“抹乌鼻去见外婆”再办简便宴席,宴请外婆及有关亲人,一般二至三席。

  周岁:要在大厅祖宗堂前用毯或草访铺地,陈列书、画、笔、砚、算盘、尺子、玩具和糖果、糕点等,让孩子自己挑拣所爱,以此来衡量孩子今后的爱好志向。还要设宴席做糍办酒,宴请岳父岳母全家及有关亲人。

  三、祝寿

  永安习俗人生六十为“上寿”逢十祝寿称“寿庆”。寿庆仪式隆重,设寿堂,张灯结彩。高点红烛,堂上悬挂金色“寿”字或寿星图,两边挂寿幛、寿联,满堂红艳,堂前正中置大靠背椅,有的摆虎皮交椅,寿桃、寿果陈列两侧。凌晨,寿“星”依次接受来宾祝拜,亲属侍立厅前回拜,并赠红蛋。深夜,子孙行拜寿礼,按辈份从大到小叩拜,寿星赏赐红包。祝寿的礼仪:女婿孝敬炮烛、寿桃、寿幛、衣料、鞋袜和鸡蛋;亲友奉送炮烛、寿联、衣料、鞋袜等礼物。除至亲外,只收他烛、寿联或袜。设寿宴时必加一道寿面,称“大庆”。青中年逢十祝寿,只吃蛋、面,不设宴请客,但二十岁生日称“起家十”可宴请“做生日”。

  在解放前,富豪之家父母死后,其子女为炫耀哀荣,逢十做“冥寿”,设寿筵请亲友,并请和尚或道士念经,焚香化纸。冥寿礼除春桃外,一般送香、纸、烛、冥衣、冥钞等。

  解放后,父母寿庆提倡新风,由于女备置生日蛋糕、寿面,薄酒、菜肴,举家庆贺,有的拍张“合家欢”留作纪念。

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南门有虎

安孝义   18年前   19223点

畲乡过年习俗

20年前   13118点

永安罗坊之客家习俗

裴耀松   20年前   21491点

旧时永安为丧葬习俗服务的“土工”

安孝义   21年前   15491点

永安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居住)

21年前   10434点

永安风土人情——生活习俗(服饰)

21年前   10899点

永安风土人情——生活习俗(饮食)

21年前   10273点

永安风土人情——概述

21年前   12504点

永安风土人情——丧葬习俗

21年前   18676点

永安风土人情——禁忌

21年前   11135点
加载更多>>
2024 福建·永安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