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发展机制为畜禽粪污减排提供新机遇
目前,由于畜禽废弃物处理投资大且没有直接的商业化产品回报投资者,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再加上畜禽养殖业效益低,自身没有能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粪污处理,造成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落后于畜牧业发展,粪污处理率低。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污染减排工作,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导向作用将逐步显现。同时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也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利用国内外关注环境的机会和治污新机制,变污染为资源,促进粪便污染防治和资源利用,促进畜禽养殖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急需研究的课题。
《京都议定书》确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有效且双赢的机制。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在2008年~2012年内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排放水平上平均减排5.2%,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必履行此项义务。然而各国减排温室气体的成本不一样,相对而言,发达国家减排成本要高于发展中国家。因此,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发达国家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量,完成在《京都议定书》下的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则能够获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生效两年多来,国际上和中国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都取得了巨大进展。截至今年3月底,在联合国注册成功的畜禽废弃物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已经达到72个。我国已经颁布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我国在风电、水电、垃圾填埋等领域成功开发并注册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49个,预计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每年5000多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为相关企业带来每年30亿元的经济收入。我国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管理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刚刚起步。在农业部的大力推动和世界银行的帮助下,农业领域的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山东民和牧业有限公司粪便沼气化处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已经通过国际第三方审核机构审核和国家发改委批准,预计该项目不仅能够减少污染,有效改善当地环境,充分利用粪便资源,每年还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8万多吨二氧化碳当量,仅温室气体减排每年可为企业带来80多万美元的效益。
当前,尽管农业部已经组织了两次培训,但绝大多数养殖企业或者养殖户还没有意识到清洁发展机制可能带来的收益。以一个年出栏一万头的规模化养猪场为例,如果建立沼气工程、有机肥利用等粪便处理利用工程,通过沼气回收、减少粪便贮存中的厌氧环境,可减少甲烷排放150吨~200多吨,按照联合国规定的增温潜势计算,甲烷的增温潜势是二氧化碳的21倍,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3000吨~4000吨,目前国际上二氧化碳市场的价格是每吨10美元作用,以此计算,仅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一项每年可为养猪场带来25万元~28万元的收入,按项目期十年计算可为养猪场带来200多万元收益。因此,通过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养殖企业不仅可以通过销售温室气体带来国际环境补偿收益,更由于粪便污水得到处理利用,减少了养殖面临的环保压力。通过清洁发展机制可以改善养殖环境促进畜禽养殖的健康发展。
【发布】【编辑】【评论】【推荐】【打印】【字号:大 中 小】【关闭】【返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