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知识 >> 正文

纯母乳喂养也会造成宝宝黄疸?

发布时间:2021/7/22 17:26:17   游览人次:1758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营养来源,当然也是最经济、最安全的的食物。只要妈妈或宝宝没有特殊疾病的,专家建议6个月以内的宝宝都应该接受纯母乳喂养,但是你听说过吃妈妈的母乳也会造成宝宝黄疸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黄疸可能是每个宝宝出生后都要经历的一个特殊的现象,原因是体内胆红素水平过高,因胆红素呈橙黄色,所以宝宝的皮肤和组织也会被染成黄色。通俗地讲,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宝宝生后早期,血清总胆红素增高在一定范围内的黄疸,一般生后2-3天皮肤开始黄染,4-5天达到高峰,黄疸持续7-10天消退(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也可能持续2-4周)。宝宝黄疸若按这一“时间表”变化,黄疸比较轻,可以观察为主、不用治疗。
  那母乳喂养又怎么会造成新生儿黄疸呢?
  与母乳喂养有关的黄疸,临床上分为母乳喂养不足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肠-肝循环增加学说认为:喂养延迟、奶量不足或喂养次数减少,会造成肠蠕动减慢,正常菌群建立延迟,胎粪内未结合胆红素排出减少、回收增加与引起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有关,又称为母乳喂养不足性黄疸。
  通常情况下,初乳,即产后4 天以内的乳汁,量少、质略稠而带深柠檬色,其中含有丰富的盐类,具有刺激胃肠道产生轻泄作用,有利于胎粪的排出,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此外,初乳中还含有乳铁蛋白等免疫因子,可增加新生儿的免疫功能。但是当早期母乳分泌及喂养不足时就会造成上述的优势无法发挥,出现母乳喂养不足性黄疸,因此产妇产后要与宝宝早接触、早开奶、早吸吮,提高纯母乳喂养率,特别是要重视母亲分娩后30-40小时的泌乳关键时期,提高泌乳量,尽可能增加哺乳的频率与排便次数,可有效降低黄疸水平,缩短黄疸的持续时间,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母乳性黄疸通常发生于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它是由于母乳成分导致间接胆红素增高或消退延迟。通常黄疸于出生1周后出现,2周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若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延续4-12周方消退。
  母乳性黄疸属于排他性诊断,诊断母乳性黄疸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生儿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增长满意;
  (2)大便颜色金黄,小便颜色不黄;
  (3)总胆红素水平增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
  (4)虽然胆红素水平延迟消退,但大多不超过256.5mmol/L (15 mg/dl)。
  随着月龄增长,即使继续母乳喂养,胆红素水平也逐渐回归正常值。以往将“中断母乳喂养3天”作为诊断母乳性黄疸的一个程序,以确定黄疸与母乳有关,但现已不再推荐此法。因为无论是纯母乳喂养还是更换人工喂养,随着日龄增加,胆红素水平均可降低。胆红素水平降低之后,一些潜在的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就被忽视了。比如ABO和Rh血型不合的溶血、头颅血肿、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酶缺陷(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丙酮酸激酶)和红细胞膜缺陷(如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肝代谢的遗传缺陷(如二磷酸尿苷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Crigler-Najjar综合征Ⅰ型和Ⅱ型)以及半乳糖血症、甲状腺功能减低、肠梗阻和幽门狭窄等,这些疾病的处理方式与母乳性黄疸完全不同,延误治疗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大多数情况下,母乳性黄疸没有必要中断母乳喂养。即使胆红素水平达到光疗标准而接受光疗时,也应允许并安排母亲母乳喂养和照顾新生儿,除非胆红素水平接近换血阈值,准备行换血疗法时,或血清胆红素水平增加速率> 0.5 mg/h,可暂停母乳喂养,但可以将母乳保存起来。并注意保持母亲的泌乳量,为以后恢复亲喂做好准备。
  虽然母乳喂养可能会造成新生儿黄疸,但是我们依然鼓励母乳喂养为主,针对具体的原因具体分析处理才是最正确的。

发布】【编辑】【评论】【推荐】【打印】【字号:  】【关闭】【返顶